近日,沈英铨通过手机短信给相熟的记者发了即将离任短信,这位自2007年1月起,任职长安福特总裁,与原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程美玮、原福特(中国)副总裁许国祯一起,被称为“台湾三人组”。 随着沈英铨的退休,福特中国“台湾化”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 将危机化为转机 “台湾三人组”来自于程美玮牵头。1998年1月,程美玮开始担任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许国祯和沈英铨相继从台湾来到大陆,开始长达12年执掌福特中国的业务。 195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南的沈英铨,到2010年正好60岁,他1976年加入福特工作,已然过了30多年。在福特体系内工作期间,沈英铨经历了工程、技术、营销等多种岗位角色转换。 2007年1月,沈英铨从台湾福特六和汽车公司总裁任上,被调到长安福特担任总裁,他很快以其谦和的作风赢得了合作伙伴和长安福特内部人士的尊重和认可。据记者了解,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邹文超,曾在长安福特与沈英铨一起工作超过3年。在此期间,两人配合默契,也让福特在中国顺利度过了金融危机。 沈英铨在长安福特总裁职位刚满一年,就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汽车市场当时的风险亦很大,沈英铨曾经在台湾福特六和期间应对过亚洲金融危机,却将这次危机视为长安福特在中国实现更大发展的机会,努力转圜。 2008年是沈英铨大干特干的一年。他将福特在北美拥有优良品质的质量控制流程体系应用到长安福特,并加强了在售后服务方面的建设。他还对长安福特营销策略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决定将北上广的经销商网络建设速度放慢,目的是防止网络发展泛滥导致经销商亏损,收效不错。 此外,在蒙迪欧销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沈英铨制定了蒙迪欧主打公务车市场的营销策略,改变了这个车型滞销的状况。正是基于沈英铨这一系列的策略调整,长安福特在2009年实现了48%的销量增幅,2010年前三个季度,长安福特马自达的销量增幅依然保持两位数。 由于中国大陆SUV市场发展迅速,沈英铨曾无数次地表达过期待福特尽快将SUV产品实现在大陆产的愿望,然而在他即将离任之际,福特SUV车型的国产计划依然遥遥无期。多位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正是SUV的缺席,会让福特在中国的竞争地位进一步处于劣势。两个月后,这一问题将要交给沈英铨的继任者马林?伯里乐来解决了。 退休在意料之中 据了解,由于福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一直被通用和大众远远落在后面,并且差距还在持续加大。恰逢中国近三年来,汽车市场超常火爆,这让福特总部高层对福特中国有所不满,但包括沈英铨在内的中国台湾高管们却认为福特大陆业务发展较为迟缓,是因为总部关于中国战略过于保守。 双方各有理由,直接导致福特总部不再信任“台湾三人组”的策略。从2008年年底开始,福特对于“台湾三人组”的调整工作便逐渐展开。2008年年底,许国祯被调往福特总部;2009年4月,福特宣布程美玮的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职务由葛致诺接替。 事实上,程美玮曾在2006年就开始多次力促福特总部加大在华投入,并早日投建新工厂,但此事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得到了福特总部的同意,可是晚迹已现。 截至目前,福特的保守战略基本没变,显然这会让台湾高管与福特总部产生间隙。那么福特要想在今后业务当中,不再被通用和大众继续落下,总部需选择更为信任的美籍高管重掌中国业务大局。 实际上,这个变革已经迟了。在过去的两年里,福特亚太、福特中国、长安福特之间不时地流传出权力重叠、人事内耗的传闻,涉及不同职业背景和籍贯的福特高管们。 尽管长安福特在沈英铨大力改革下,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最终结果是,今年前三季度,福特在华销量约为41.9万辆(包括13.3万辆商用车),而其全球竞争对手通用、大众的数字是这一数字分别为177.5万辆和147.6万辆。 沈英铨的退休是在意料之中的,尽管沈英铨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做了很多实事,也获取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因为福特在中国台湾早期发展的不错,所以早期福特中国高管多来自台湾地区。随着被架空的程美玮、许国祯已经相继离开福特,沈英铨的退休,福特中国“台湾化”,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 从2011年1月1日开始,马林?伯里乐正式接手沈英铨的职务,在被任命为长安福特总裁前,马林?伯里乐曾担任福特全球小车型产品线总监,带领团队研发福特全球小车产品组合,包括福特嘉年华。 福特总部派马林?伯里乐来中国担任此职,福特或许会在未来强调小型车战略,他曾经的工作经历,外加福特中国传出的消息表明,上任后他加强福特在中国小型车方面的竞争力的可能性非常大,进而通过小型车拓展福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是,中国消费者对小型车购买欲望仍然显弱,除了大众的高尔夫之外,外资品牌在中国基本没有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