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栋铭 2011年两会会程过半,本届两会标志着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也相信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十年后回过头来看十二五的话,其可能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重大经济活动一起在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所谓时势造英雄,而十二五正是赶上了这个全球变化的大趋势。这种变化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的影响。从内因看,中国在经历30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粗放型发展的弊端渐现,政府对民生和贫富差距等问题的重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走上更细腻的发展道路。 而从外因来看,2008-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验证了之前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发达国家过度依赖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保障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在这种大环境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需要寻找一种更为全面的经济发展战略来确保未来十年的持续发展。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人大开幕式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已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值以及政府对经济保障房建设的承诺。 中国政府将十二五经济平均增长目标由十一五的7.5%下调至7%。十一五期间受到投资等因素影响,经济平均增幅达到11.2%,远超过7.5%的增长目标。十二五期间,由于投资动能保持,经济增幅可能依然会保持在7%目标增长值以上。不过政府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值的决策则显示了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重量向重质转变的阶段。 保障房市场建设是重点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中表示中国今年计划开工1000万套经济保障房,较去年的580万套保障房大幅上升。而之前媒体也报道中央政府已与地方政府签立了军令状,要求所有项目在10月31日之前开工。 虽然我们没有能力预测中国房价走势,但这种二元化的住房市场在新加坡并不是新的概念。新加坡有超过75%的居民居住在政府建的组屋中。此外,新加坡组屋经验也显示二元化的房地产市场确实能帮助提高房屋拥有率,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拥有率。 另一方面,近期关于中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该扮演何种角色的争论不断。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近期大规模出台的非户籍居民城市限购令。在政府无法干预刚性需求的情况下,政府能干预的主要就是投机需求和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