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迎竹 报道 上海特派员 中国房地产销售量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长假毫无起色,持续探底,业内人士警告中小开发商可能出现“跑路”潮。 房地产业界有所谓“金九银十”的传统,9、10两月是成交黄金期,但上海今年9月份成交量创下三年来9月份的新低,少于60万平方米;“十一”国庆长假期间的四天上海房展会上,开发商和代理商共有250个,参观人数超过13万,但连外地楼盘在内只有203套成交,总价2.6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亿新元),另有1326套、总价21.3亿元的房源处于“有意向”的阶段。金银双月双双失色,业内人士纷纷以“惨淡”形容。 上海秋季房展会是每年两次的主要房地产市场行情指标之一。参展者用了大量人力在现场派发传单和接送外地看房,但显然消费者仍多抱着观望心态。 北京长假期间的住宅成交总量同9月份同期相比更大跌62%。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统计也显示,长假前6天,广州一手住宅签约仅584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跌66.6%。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30个大中城市数据显示,七成城市楼房成交量连月来处于环比下降的趋势。 限购和限贷两项措施的效应越来越显著,资金紧张加上整体经济环境不理想,许多房地产业者认为市场的低迷至少将延续到年底,尽管这期间许多发展商也会想尽办法刺激业绩。 虽然市道不佳,但很多楼盘售价在连串调控措施下仍然坚挺,没有明显涨幅,市场因而呈现买家与卖方相持不下的僵局。但9月以来部分发展项目出现松动迹象,有些更下调超过一成。 英国《金融时报》周前报道,有官员和银行高管表示过去一年的收紧措施是为了切断管理不善的开发商的信贷流,而这些政策已经产生了预期效果,官员认为是件好事。 业内人士现在担心持续的资金紧张会不会引发2008年那样的一些房地产商“跑路”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