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商务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姚坚。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通报商务部的一些情况,并回答大家的相关问题。在座的许多记者朋友都是做经济类报道的,长期以来对商务部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商务部向大家表示感谢。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商务系统有效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实现了商务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下面,我想通过一组数据,向大家介绍一下2008年商务工作的总体情况。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2008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贸易顺差295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1-12月,前十位贸易伙伴国家/地区依次为:欧盟(4255.8亿美元,占全年外贸总额的16.6%,同比增长19.5%)、美国(3337.4亿美元,占比13.0%,同比增长10.5%)、日本(2667.9亿美元,占比10.4%,同比增长13.0%)、东盟(2311.2亿美元,占比9.0%,同比增长13.9%)、香港(2036.7亿美元,占比8.0%,同比增长3.3%)、韩国(1861.1亿美元,占比7.3%,同比增长16.2%)、台湾省(1292.2亿美元,占比5.0%,同比增长3.8%)、澳大利亚(596.6亿美元,占比2.3%,同比增长36.1%)、俄罗斯(568.3亿美元,占比2.2%,同比增长18.0%)、印度(517.8亿美元,占比2.0,同比增长34.0%)。前三大出口市场依次为:欧盟(2928.8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20.5%,同比增长19.5%)、美国(2523.0亿美元,占比17.7%,同比增长8.4%)、香港(1907.4亿美元,占比13.4%,同比增长3.4%)。前三大进口市场依次为:日本(1506.5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3.3%,同比增长12.5%)、欧盟(1327.0亿美元,占比11.7%,同比增长19.6%)、东盟(1169.7亿美元,占比10.3%,同比增长7.9%)。 但去年四季度开始,受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的直接影响和短期因素作用,我国外贸增速逐月放缓,11月份进出口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这是自2001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当月负增长。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833.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721.8亿美元,下降21.3%。 吸收外资水平继续提升,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8年1-12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35%。1-12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410.36亿美元,占全年吸收外资总额的44.41%,同比增长48.13%)、英属维尔京群岛(159.54亿美元,占比17.27%,同比下降3.62%)、新加坡(44.35亿美元,占比4.8%,同比增长39.27%)、日本(36.52亿美元,占比3.95%,同比增长1.76%)、开曼群岛(31.45亿美元,占比3.4%,同比增长22.34%)、韩国(31.35亿美元,占比3.39%,同比下降14.76%)、美国(29.44亿美元,占比3.19%,同比增长12.54%)、萨摩亚(25.5亿美元,占比2.76%,同比增长17.51%)、台湾省(18.99亿美元,占比2.05%,同比增长7.01%)和毛里求斯(14.94亿美元,占比1.62%,同比增长12.1%)。 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吸收外资较快增长。1-12月,服务业(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3%,占同期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的41.26%。12月当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8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3%。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9.84%,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6.44%,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26和12.86个百分点,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均有所提高。 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10月以来实际使用外资连续同比负增长。12月份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62家,同比下降25.7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78亿美元,同比下降5.73%。 对外投资合作加速发展。 2008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当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6%。 200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营业额9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4%。2008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其中12月份当月新签合同额16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2008年新签合同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195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7个。 200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营业额8.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8%;新签合同额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12月份当月新签合同额8.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7%。全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2.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5万人。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消费规模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08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759.2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的消费增速新高;实际增速将连续第5年超过经济增长水平。消费与投资增长差距缩小,关系渐趋协调。2008年前11个月,消费与投资的增速差距为4.9个百分点,比2007年回落4.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实际增速连续7个月逐月提高,2008年11月达18.3%,比上年同期提高8.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实际增速首次超过城市,比城市快1.0个百分点。节假日消费旺盛。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抑制,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到2.4%。 在过去一年里,商务部在应对重大事件、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国内消费,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外贸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加强服务、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多双边合作、化解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做出了一些成绩。 展望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不断加深,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持续,商务事业面临进入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出口形势严峻,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吸收外资困难增多,贸易摩擦形势不容乐观。但同时我们看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将继续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具有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强劲动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旨在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切实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与贸易的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7项举措。应该说,扩大内需、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实现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仍然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我们既会把立足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途径,又会把稳定外需,稳定出口作为保增长重要动力,满怀信心地迎向挑战。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姚坚:很多记者都关心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关心。98年到08年我们的外贸增长速度非常快,2001年我们只有5110亿,今年是25600亿,七年的时间就增长五倍,确实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在这样一个高速的增长过程中,我认为有一定的波动,大的环境是正常的。 同时我也看了2008年的数据,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我国的外贸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比如说机电产品增长了17.3%,进一步扩大了制造业高端的占有比例。二是国内地区结构也有了调整。比如说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比例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地区结构的改善还体现在市场多元化的进展,刚开始介绍了,主要的市场还是欧美日等几个大经济体,但是毕竟一定要实现下一步的外贸发展,市场多元化是重要的渠道。比如说2008年,我们对一些新兴市场的占有比例进一步提高,前10位的贸易伙伴的贸易规模占比是75.8%,下降了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新兴市场占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了。三是我们的贸易包括两个方面,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在2008年,我们一般贸易的增速快于加工贸易的增速。比如说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速比加工贸易快了13.6个百分点,以前我们担心贸易的“贫困化”增长,环境大大得到了改善。我们的出口,如果是大量的一般贸易的话,我们的质量会进一步完善,一般贸易增速比加工贸易快13.6个百分点,应当说这几个方面都是好的变化。 刚才你问到了,确实去年出口额11月份下降了2.2%,12月份下降了2.8%,这确实是一个变化,我们也在讨论怎么判断这个事情。一是国际环境的影响,这是一个事实。同时我们也看到,2008年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包括石油,包括铁矿石,进口的很多商品的价格下降了。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一定程度上这使我们进口的成本下降,同时也导致我们进口规模的下降,也是2.2%、2.8%下降幅度的一个因素。所以要辩证地看,既要看到国际经济含量带来的影响,也要看到给我们国内的厂商原材料价格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环境,让国内的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二个看法,还是要看到机遇大于挑战。中国的企业是有能力克服不利环境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商务部最近有多个调研组在各个省市调研,大家反馈回来的消息,我们的企业应当是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这是外贸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比如说我了解到一个温州的制鞋企业,他们现在也是把部分的生产外包,开始集中在高端和有品牌的产品上,进一步提高鞋出口的附加值。山东一个企业也是在这段时间引进了陶瓷工艺生产线,提高生产档次,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我们的企业应变能力是非常强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应变能力强,这是企业克服和应对危机最主要的方面。 另外,改革开放三十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出口竞争优势还是很强的,比如说在11月份,我们的家具、箱包、鞋的出口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说明我们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竞争力反而有所增强。这是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决定的,因为我们在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发展阶段条件下,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还是有竞争力的。 经过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我们国际贸易规模提高,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地位提高,多双边经贸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签署了七个自贸协定,我们有很多双边的联委会机制,都是改善经贸环境的重要渠道。这也是保证我们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自贸协定,我们和东盟国家关税水平大幅度降低,这使我们从东盟国家的进口明显增加,这都是对下一步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又比如,大陆和香港签署了CEPA协议,港澳产品今年1月1日开始,以零关税进入内地的海关的税目号分别是1539和681个,这些港澳产品是以零关税进入。我们有七个这样的自贸协定,对我们下一步应对危机、保持外贸平稳增长,赢得了很好的条件,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关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七个方面的政策,我重点介绍三个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和贸易便利化服务。关于加工贸易政策,对于加工贸易保证金的台帐,由实转变空转,大大减少了企业资金成本,简化了加工贸易的便利化程序。大家知道,加工贸易的周期很短,像电脑这种都是三个月的周期,从下单到出口,所以由实转变成空转,既简化了贸易的流程,也减少了企业的资金负担。我的同事给我提供一个大体的估算,如果不实现这个调整,一年大概要影响到企业200亿元的资金占压,使企业资金成本提高,同时还要负担15亿元利息的支出,如果这个政策调整的话,会给企业提供大大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