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钒钛产业园区生机盎然

2009-02-27 23:27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徐铭 阅读
 “坚持生产是应对危机最有效的方法”

  22日上午,大互通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钛白粉厂副厂长曹德根在生产车间巡视一番后,回到办公室开始察看产品检验报告和当天的生产计划。与此同时,公司成品包装车间内,工作人员尹彬正忙着和同事封装锐钛型钛白粉。2009年开年的2个月时间里,大互通公司以月产2000吨钛白粉的生产规模投入运行。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该公司仅在2008年11月间停产一个月,其后的时间里,一直保持了高效率的生产状态。“坚持生产是应对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刺激市场回暖的途径之一;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企业陷入画地为牢的境地。”曹德根说。

  这是2009年春节后记者第一次走进钒钛产业园区,虽然这里看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繁忙景象,但随着企业逐步恢复生产,可以依稀感觉到园区经济整体止滑回暖的良好态势。

  金融危机当前,攀枝花工业企业为应对市场衰退作出了积极努力。2009年1月18日,春节期间,钒钛产业园区已投产的31家企业中,有18家坚持生产,截至目前,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7家。

  在这个初春的早晨,大互通公司在保持满负荷生产的同时,还积极推进金红石钛白初品生产线建设工作。

  曹德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司在金红石钛白初品生产线建设方面已经投入了500万元,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投入500万元打造该项目,“预计在今年5月份,年产1.8万吨金红石钛白初品生产线可投入运行。”

  看着大互通厂区内的繁忙景象,让人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2008年10月,国内锐钛型钛白粉价格由每吨1.25万元“跳水”降至8000元,截至目前,价格回升至8600元,钛白生产企业利润被压至成本以下。由于积极应对危机,目前,大互通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日渐好转,虽然在危机爆发后,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裁员10%,但剩余员工的薪酬均保持在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无独有偶,与大互通公司一样,园区内天亿化工等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使企业运营情况逐步得到好转。在2月21日我市举行的春季公益性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钒钛产业园区内多家企业的身影在此出现,将新的用工需求投放到市场。

  危机当前仍需着眼长远

  在大互通公司成品包装车间外,施工方正忙碌地修建厂房。

  “金红石钛白初品生产设备原本已经安装完毕,但客户希望我们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为此,公司又开始在生产线的末端修建气流粉碎车间。”曹德根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账,由于新建厂房和添加设备,公司需要多投入500多万元打造该生产线。

  在曹德根看来,这笔投入是“明智之举”。

  目前,大互通公司生产的锐钛型钛白在国内市场需求中占的比重较大,然而,仅仅依靠单一产品,无法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此,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同时,公司及时转变生产经营策略,调整产品结构,新建金红石钛白初品生产线,并力争在巩固锐钛型钛白销售市场的同时,尽快打开金红石钛白销售市场。

  “公司在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进行产业投入,一方面是顺应市场,另一方面要得益于攀枝花良好的发展环境。”曹德根告诉记者,目前,安徽、湖南、广西等地的钛白产业大都陷入了困境,许多厂家都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其中,广西地区钛白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当地海滨砂原料已近枯竭,许多企业要承担很高的生产成本。而攀西地区钒钛资源储量丰富,当地政府长期高度重视钛白产业发展,在攀枝花,这一特点更加突出,产业集群优势、技术优势和政府的关注,使得公司敢于在攀枝花继续开展大规模的产业投资。

  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着眼长远的企业不止大互通一家。2009年,在我市强力推进的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中,欣宇化工5000吨海绵钛、攀航钛业2000吨钛锭及钛材加工、攀钢1.5万吨海绵钛等生产项目,都是我市工业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出的积极举措。

  在全球企业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钒钛产业园区内的企业适时而动,使全市工业经济逐步显现止滑回暖的良好态势,更为“寒冬”中的攀枝花经济注入了一股“暖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