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攀钢钒炼铁厂累计完成生铁产量289万余吨,超公司进度计划6万余吨,吨铁成本降到了1800元以下,累计降本1.2亿余元,并且未发生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全面实现了上半年生产经营目标,为(集团)公司应对危机,实现减亏控亏扭亏增效目标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寒冬”中,钢材市场一片萧条。产能过剩、需求下降,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成本约占该公司总成本70%左右的炼铁厂,如何将困难和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确保经济高效生产?该厂把形势任务教育当作有效途径,及时向广大职工通报市场形势以及攀钢所面临的困难,在职工中树立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在思想上做好了过“紧日子”的准备。在此基础上,该厂从“算好三本账、下好三步棋、把握三结合”入手,使形势任务教育更加贴近生产经营中心,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富裕职工的理念凝聚职工,形成了合力。通过认真算好成本账、安全账、质量账,层层分解指标下好对标挖潜“三步棋”,使管理人员在降本中学会“抱西瓜”、班组人员学会“捡芝麻”。 在传递压力的同时,该厂注重分析压力背后的潜力,让广大职工看到5座高炉生产组织平稳、规模生产能力增加以及自身存在的优势与潜力,从而增强了广大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 高炉生产稳定压倒一切。 针对在高炉开展提高钒钛矿应用比例、降低球团矿配比以及开展捣固焦运用等工业试验后,炉料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该厂牢固树立“反冒进、反侥幸,高炉失常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层层抓落实,级级求实效,不断探索经济高效生产的有效途径,力争杜绝炉前和炉内的一切事故。在实际操作中,该厂以炉况稳定生产顺行为前提,坚持“三稳定”操作方针,努力提高产量、降低消耗。烧结工序进一步加强配料工作,强化烧结过程控制,狠抓规范操作和交接班制度,严格控制烧结机临停,以充分发挥烧结机潜力,为高炉均衡稳定高效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部分设备老化的情况,该厂进一步加强了对高炉主体、喷煤系统、烧结系统和原料系统的重点设备监护,定期召开设备状况分析会议,严格执行设备定检制度,为稳定均衡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设备保障。 上半年,该厂累计完成生铁产量289万余吨,超公司进度计划6万余吨。其中,1号高炉一举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连续6个月超计划生产,累计生产生铁55万吨,超计划4万余吨,保持了高效均衡稳定生产的良好态势。 捣固焦具有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焦炭的机械强度和反应后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和减少无组织排放等优点,目前国内许多大钢均已成功使用。然而,因为钒钛矿冶炼的特殊性,使攀钢使用捣固焦技术还不成熟。为此,炼铁厂依靠技术创新,积极探索不同比例捣固焦对高炉透气性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上下部调剂制度和适宜的上下部操作参数;研究使用捣固焦对炉缸热制度和炉渣性能带来的变化,同时探索与煤比、富氧、鼓风动能的相关性,为高炉使用捣固焦提供技术支撑。针对新3号高炉生产指标现状,该厂以降低烧结矿入炉粉末、稳定炉况和优化经济技术指标为突破,将入炉粉末控制在1.6%以下;探索合理的上下部调剂,努力活跃炉缸,以提高渣铁分离效果;减少炉温波动,保持炉前渣铁排放均匀,逐步稳定和优化各项技术指标。据统计,该高炉6月份的吨铁喷煤比达到了135千克,创历史最好水平。随着360平方米烧结机点火投产后,该厂在满足生产新工艺对原燃料质量要求的同时,不断研究和解决新烧结机在投产、达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促进烧结机及时达产达效,以逐步改善和优化烧结系统生产指标。目前,该烧结机日产量已超过1万吨,利用系数接近设计水平1.3。 此外,该厂针对不同物料价差,开展了逐步运用全钒钛球团矿替代中钒钛球团矿,提高钒钛矿使用比例,降低铁损以及提高喷煤比等技术攻关;强力推行设备一体化定修模式,使设备定修率达到90%,力争非计划检修比去年减少50%。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降低生产成本奠定了基础。今年1月至6月,该厂总成本比计划成本每月降低近2000万元,实现了累计降本1.2亿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