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成钢与上海大学合作的《大口径连轧管机芯棒国产化研究》项目,于7月15日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试制芯棒的组织、性能、寿命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制造成本比进口芯棒降低了28%左右。 芯棒是连轧管机组最重要的变形工具之一,直接影响轧制过程、钢管质量及成本等。目前,我国大口径连轧管机组所使用的芯棒,尺寸在Φ280mm以下的可部分国产,尺寸在Φ280mm以上的全部依赖进口,且中小直径国产芯棒的使用寿命仅为进口芯棒的70%左右。据有关资料统计,2007年我国消耗芯棒近1万吨,已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攀成钢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了“大口径连轧管机芯棒国产化”课题组。该课题组以“产、学、研”联合的方式,着力攻克三大研发目标: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口径连轧管机组芯棒,使用寿命达到进口芯棒的同等水平;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同规格国产芯棒的价格为进口芯棒的75%以下;制定《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芯棒用锻坯制造技术条件》等系列技术标准。历时两年,该课题组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口径连轧管机芯棒。 据悉,该项目共申请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目前均已取得国家专利局申请号。课题组共试制芯棒28支、189吨,创直接经济效益数百万元。大口径连轧管机芯棒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垄断,大大缩短了芯棒的供货周期,保证了连轧管机组的芯棒供应,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满足该公司两套连轧管机组芯棒需求的同时,还为开拓国内外各连轧管机组芯棒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