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抢抓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确立了“工业立市、富市、强市”的发展思路。大力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布局发展新型工业,2008年确定了“工业三年翻番”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今年,我市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税2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电机、煤机、收割机、拖拉机和电缆行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升级传统产业中,我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新型专用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围绕1500万千瓦特种电机、600台大型掘进机、2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2万台大中马力拖拉机、1万公里超高压电缆的“四机一缆”扩能目标,重点实施了电机股份公司核用电机、迪尔公司玉米收割机、佳联收获公司纵向轴流系列联合收割机、骥驰公司2万台大中马力拖拉机、沃尔德公司超高压电缆及阻燃剂等项目。目前,特种电机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00万千瓦,掘进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生产能力达到8000台,超高压电缆生产能力达到7000公里。 除此之外,我市还围绕发展传统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围绕100万吨水稻、100万吨玉米、100万吨大豆、400万头生猪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能目标,重点实施了益海粮油综合加工二期工程、九阳大豆系列产品加工、南京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冬梅豆粉异地扩建、吉庆豆业大豆精加工二期等深加工项目。其中益海粮油加工二期米厂及发电厂改造完工,30万吨大豆油项目土建工程开工,形成水稻年加工能力40万吨、米糠3.5万吨;南京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主厂房及附属工程土建及设备安装也已全部完成,近期可投产。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水稻、小麦、大豆、生猪、蔬菜加工与储藏等14个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在布局新型工业方面,我市大力发展能源业,加快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在能源及新能源产业方面,以风电、水电、核电和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项目谋划和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能源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的第三大产业。全市能源和新能源项目建设呈现出火电、风电、水电和秸秆、稻壳等生物质发电齐头并进的态势,特别是风电开发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新型化工和新材料、建材产业,打造新型化工和新材料基地也是我市布局新产业的重点。全市加大了新型化工项目建设力度,东兴煤化工二期、黑龙化工精品酸、凯乐农药氟磺胺草醚原药、兴宇化工甲维盐原药及制剂等化工、农药扩产改造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总投资7.5亿元的东兴煤化工年产1.6亿立方米煤气项目已实现竣工投产,焦炭生产能力达到105万吨,三期工程正在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新材料及建材方面,坚持发展高起点与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重,新型材料基地建设已初露端倪。以3万吨海锦钛项目为基础的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开始规划实施,全力打造“中国钛谷”。积极推进500万吨水泥项目建设,鸿基集团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及佳木斯、同江200万吨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实现达产达效;与中国建材集团就建设佳木斯建材产业园达成合作共识,今年将积极推进实施北方水泥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和佳星公司日产600吨在线镀膜玻璃项目加快建设,建成投产。新型化工及新材料、建材项目有望成为我市新的产业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