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九成以上地铁钢轨出自攀钢、攀枝花产多合金锤头“敲”开美国大门……“十五”期间,攀枝花大力改变工业产品单一、初级的局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获得佳绩。至“十五”期末,新产品产值达57.52亿元,五年内增长了26倍。
钢铁和煤炭,曾是攀枝花的主要工业产品。十五期间,钢铁行业努力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出了热轧薄板材、冷轧薄板、镀锌板、100米钢轨等适销对路的产品。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轨、140—500公斤级低合金高强度钢锤头等项目的实施,使我市钢铁产业沿精特方向稳步迈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板材、管材、带材、高速轨、H型钢等高端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应用于各重点工程和大企业产品,打破了钢铁产品长期依赖出售轨梁材、钢坯的局面。最令人值得骄傲的是,我国90%以上地铁钢轨出自攀钢。 煤炭产业的低端生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十五”期间,攀枝花大力扭转这一局面,彻底淘汰了土焦产品和改良焦产品的生产。相关生产工艺全部采用新型机焦。同时,开始探索对机焦副产物及尾气的广泛加工利用,以提高传统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四川圣达陶瓷有限公司,利用机焦尾气,建成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高档瓷砖,堪称其中的典范。 为了大力开发攀枝花丰富的钒钛磁铁矿,我市国有和民营企业纷纷投入科研资金和人才。微细粒级铁钛矿回收工程、钒氮合金产业化技术、纳米二氧化钛空气清新机及涂料等一批科研成果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使我市钛产业链条向前延伸,钛白粉产量在国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钒氮合金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使我市拥有了世界上领先的钒氮合金生产技术,形成了以钒氮合金、五氧化二钒、钒渣等为主导的产品更新换代。藉此,我市步入世界三大钒产品基地行列,在国际钒材料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五”期间我市还开发了球团、黄磷、冶金辅料、金属硅等系列新产品。尤值一提的是,围绕我市工业经济,我市IT产业也得以发展壮大。攀枝花志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经营煤炭行业管理系统为起点,逐渐扩展业务。攀枝花托日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以钢铁企业自动化服务为主,不断壮大,业务向市外延伸,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国家资质认证的信息公司,目前,托日公司产值已经上亿。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十五”期末的2005年,攀枝花新产品产值达到57.52亿元,是2000年的26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