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企业

四川省攀枝花工业开发新区

2006-04-18 08:5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晏洁 阅读
 2001年3月,作为全省重点开发区之一的“四川省攀枝花工业开发新区”建成投入使用。

  2003年,该园区累计完成产值32910.6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2940.61万元。

  2004年,该园区累计完成产值66683.3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076.33万元。

  2005年,园区更名为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共有34户企业入住,总投资达到19亿余元,形成了以钒钛、化工、有色金属以及钢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园区累计完成产值120382.0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2452.03万元,上缴入库税金6400余万元。

  “十五”期间,我市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快工业基础性的生产要素设施建设步伐,为工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建设方面,我市切实加大了路、水、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协调水、电等的供应,实现了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水、电、路、通讯“四通”,为企业发展创建了一个有力的载体。相关部门树立“敬商、亲商、扶商、惠商、情商”的观念,积极帮助业主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大力推行项目申办“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建成后经常性服务,着力为业主在工业区和工业集聚区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结合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全力推进了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西区民营经济试验区、白马工矿区、新久工矿区等特色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建设,优化了产业空间布局,为发展循环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目前,进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和区县工业集聚区的企业达100余户。同时,我市还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工业开发新区范围内的移民搬迁和安置等工作,协调处理好工农矛盾,引导、组织、帮助失地安置农民从事企业务工、商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使被安置农民“搬得出、住得下、就业有门路、能致富”。

  在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市还加快了能源建设步伐。“十五”期间,建成了市三维发电公司2×135MW发电机组工程;开工建设了攀煤公司2×135MW煤矸石发电机组项目;加大了对电网的改造和农网的建设力度,建设了500KV、220KV、110KV等一批变配电站及输电线路,极大地提高了电力保障能力。同时,还加大了煤矿、成品油供应设施等改造力度,增加了能源供给。

  此外,我市还快速推进道路交通建设,改善公路运输条件。“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了969.8公里的公路(不含城市道路),新建特大桥4座,改建1座桥梁,基本完成了连接各类工业区的道路建设工程。同时,积极推进铁路货场建设,加快货运周转,改造后的金江、密地的吞吐量提高20—30%,极大地改善了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