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企业

刘关洪:浇好每一炉钢

2007-05-21 08:17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余晓蓉

  刚踏上新钢钒炼钢厂1号板坯浇钢平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伴随着各种机器的轰鸣和阵阵热浪,板坯连铸浇钢乙班二流流长刘关洪专注地盯着红红的结晶器液面,只见汗水不时地从他脸颊上滑落。他娴熟地翻转渣扒,快速地推着保护渣,不时又用渣钩轻轻地挑起夹杂在保护渣中细小的杂物。

  虽说集“中央企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攀钢英杰”等诸多荣誉于一身,与笔者交流时,刘关洪仍然有些拘谨和羞涩,憨厚的眼神里透露出质朴和踏实。转瞬间,当他站在浇钢平台上与庞大的铸机为伍时,那个腼腆的刘关洪瞬间便透出一种坚毅、果敢、自信,在红红的钢液映衬下更是激情四射。

  从2003年5月以来,刘关洪连续生产47个月“滴钢不漏”,并在2006年2月突破了10000炉大关,创造了攀钢板坯连铸生产上的一个奇迹,他在漏钢控制方面的突出成绩名扬攀钢乃至同行。

  “现在你的不漏钢炉数达到多少了?”我摆开采访的架式。“大概……哎,我还真不是很清楚嘞!”刘关洪抬起手臂抹着脸颊上的汗水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怎么会不知道啊?”我将信将疑。

  “我的目标很低,就是坚持每天都浇好每一炉!”他说他不给自己设计目标,目标定高了怕实现不了,心里也不踏实,保证每天浇好每一炉反而容易一些。

  47个月“滴钢不漏”,1400多天,14000多炉,刘关洪就凭着“每天都浇好每一炉”这个朴实的想法,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迈上了一个个台阶。

  板坯车间党支部书记陈小勇这样评价刘关洪:“像他这样踏实的人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刘关洪出生在盐边县和爱乡。1990年7月,22岁的刘关洪从攀钢冶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炼钢厂连铸车间。刚入厂,大多数中专生都把自己设计在管理层,而他却把自己确定为“当一名好工人”。要当个好工人,就必须从平凡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手勤、口勤、腿勤”是他成就小事的敲门砖,日子一长,渣钩和渣扒这两样简单的工具也比别人多悟出些“套路”来;因为理想平凡而朴实,脚下的步子就迈得轻快从容。几年时间内,刘关洪在八个流组中率先实现连续浇铸500炉不漏大关,紧接着,他成为突破1000炉大关第一人,1996年12月他再次创下了1874炉不漏钢纪录,1999年10月他第四次创下了3179炉的不漏钢新纪录。工友们向他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他为“浇钢王子”。此时,也许是年轻好胜,也许是激情满怀,刘关洪把目标锁定在突破5000炉、10000炉……

  “2003年5月5日,那天我是永远都记住的!”红红的钢水像泛滥的洪水,啃噬着设备,烧焦了电缆,还在平台上凝结了一大堆废钢,“气得我差点没哭出来!”他说,离5000炉只有几百炉了,现在想起都还心痛。惋惜过后他冷静地分析原因,由于氩气流量没有控制好,离下班只有十几分钟,一时疏忽,近两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绩瞬间竟断送了。

  经历了痛心的事故,刘关洪心态反而放松了!“不能好高骛远,用心浇好每一炉就达到目的啦!”自那以后,不论是浇什么新钢种,他就再也没失一次手。

  刘关洪说,浇钢需要凝神专注,随时观察钢水温度、成分、液面等等的变化,要不急不躁根据生产节奏控制铸机拉速……心态稳定是必备条件。今年品种钢多,小断面多,小批量生产多,浇铸难度大,更要精心。“上个班浇注Q235钢时,幸好及时发现结晶器的坯壳冒了,降了拉速,虚惊一下!”他说,这种浇铸过程中时常会遇到。

  浇钢现场温度高,噪音大,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疲劳。刘关洪说:“回家多数时间都是在睡觉,家务劳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他知道对家里亏欠的太多,轮到休息时就在家里给妻儿做点盐边菜。不过妻子是个宽厚的人,不跟他计较。“我们是歪锅对瘪灶!”对于妻子的宽厚,憨厚的刘关洪开起了玩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