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结构薄弱,安全风险大;电力输送“卡脖子”,供电能力不足,是当前攀枝花电网亟需解决的难题。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内的工业用户仍然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攀枝花局是如何加强需求管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让有限的电力发挥最大作用的呢?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园区。 园区办公室主任马力平介绍说: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2000年3月开始建设,到2006年底,园区建成投产、在建的企业已有45户,还有10户已签订了入园协议。马主任称赞道:电业局的市场意识强,服务态度很好,虽然供电能力受限,但电业局总是千方百计满足用电需求。“这几年钒钛产业园区发展很快,用电量是成倍的增长,2004年5.59亿千瓦时,2005年10.64亿千瓦时,2006年14.48亿千瓦时,预计今年要超过20亿千瓦时”。 为了尽量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攀枝花局狠抓需求管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在笔者查阅的十多份表格中,各大工业客户的用电负荷、分配负荷、高峰时段限负荷数等一目了然,细到了每天按小时分段安排电量,做到了高峰时段不超,低谷时段用够。经营科朱长江说,为了准确预测每天的负荷,我们主动上门了解客户的生产流程和负荷特点,积极与客户沟通,认真采取错峰、避峰等手段,提高负荷率,近三年来,攀枝花电网负荷率达90%以上,居全川第一。 长矶金属公司总经理黄美瑛对笔者说:从建厂之初起,无论是申请手续、勘察、设计、送电等感觉都很顺利,与电业局配合一直很默契。兴中钛业公司副经理汪上飞说,电业职工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2003年11月,厂子在建设中需要施工电源,递交申请的第二天,电业人员就到厂里来实地勘察,不到10天就送电了;2005年正式送电时恰好在春节前一天,电业局的领导和职工一直坚守在现场,熬通宵把电送上了才走。 据悉,为了方便客户,从2004年开始,仁和供电局每周二定时定点在园区管委会现场办公,深受客户的欢迎。随着园区内企业的不断增加,一周一天的现场办公已不能满足需要,现在电业职工几乎是每天都在园区里上班。 攀枝花电业局局长杨文毅说,为满足客户需求,攀枝花局认真做好电网规划和需求管理,目前,500千伏二石二回线路已接入石板箐站,二号主变也成功投运,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解决电源供电能力问题,220千伏银江、马店河变电站扩建在即,为客户服好务是电网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以优质的服务和细致周到的工作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