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26度室外机就不动了,冷风也没有,可能坏了。”“是模式设错了,没有坏,天气太热,一般到26度室外机就不会转了,室内机的风也只是热风,要调到24、25度才有冷风。”“那不行,有规定,我们也要带好头才行。”这是笔者路过某企业车间办公室时听到一位主任正与维修人员的对话,听后感慨颇多。 在企业里,降本增效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浪费的现象。比如个别职工到澡堂里洗完澡后不关水就扬长而去;一些普通的材料如抹布、拖布、纸张、包材等被随意乱拿、乱放、乱弃;还有长明灯……其实,这些看起来都是很小很小的事,只要职工多走几步,多伸一下手,多一分节约的意识,问题就迎刃而解。可在我们职工身边居然变得如此困难!这可能一方面反映出管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同时也反映出节约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还没有形成人人节约的氛围。 当然,如果从狭隘的角度看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块布也确实算不了什么。但从整体来看,人人拾拣一粒“芝麻”,将是一个巨大而可观的数字,这就是“集腋成裘,集沙成丘”的道理。厉行节约一旦在职工中变成一种持之以恒的行为和习惯并蔚然成风,这种精神和意志的投入,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基础。要知道,成本优势是企业最直接、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再说,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的体现,每一位职工都应该传承节约的美德! 当前,一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要想获得新的突破,转变成本观是关键之一。因此,企业需要一如既往地把降本增效工作深入开展下去,既要抱好每一个“大西瓜”,又不落下每一粒“小芝麻”。要切实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把成本指标逐层分解到个人,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监管与考核的力度,以精细化管理促进成本持续下降;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每一位员工都要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有企业这个“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岗位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节约的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杜绝浪费的“暗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