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艳报道)七月份,新钢钒热轧板厂的外部生产条件较差,待料时间较长。该厂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实施精轧机人字齿轮改造,边生产边改造的生产组织形式给生产和技改都带来了困难,通过抓好外部协调和内部组织管理,生产和技改实现了“双丰收”。 七月份,新钢钒热轧板厂待料时间长达185.5小时,原料不足给该厂正常的生产组织带来了困难,同时给降成本也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一生产形势,该厂从公司的大局出发,及时调整策略,利用待料时间分步实施精轧机人字齿轮机座的改造工作,努力将待料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一方面,针对设备改造对生产影响较大的特点,抓好各种生产条件的协调,认真、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扩大产量。立足抛架生产、冷轧料集中轧制等非常规生产条件,重点抓好产品质量控制,加强轧制计划优化编排、工艺纪律执行检查、降低中间轧废、设备精度管理,使产品质量受控,且中间轧废继续保持在较好水平,全月中间轧废率为0.036%,比计划降低了0.044个百分点。同时,面对公司外发车皮紧张和改造对正常物流秩序造成的较大冲击,加强车皮协调,认真组织产品外发和精整线的生产,保证了主轧线的正常生产和全厂物流顺畅。另一方面,组织好精轧机人字齿轮改造,于7月6日、16日、29日分三次停产,分别对F5、F4、F6的人字齿轮机座进行改造,通过精心组织,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已经改造完成的F5、F4恢复顺利,运行状况良好,为今后生产顺行打下了良好基础。七月份,该厂集中利用待料时间分步进行技改的生产组织模式,既实现了产量及品种规格的兑现,产品质量受控,在非正常停产达8天多的情况下,完成热轧产量217400吨,有效日产平均达到了9662吨,同时又确保了改造的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为今后E2R2及精轧板型系统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