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米易早春蔬菜之路

2006-02-16 10:19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张进 阅读
米易水土资源丰富,气候独特,发展早春蔬菜有着良好的条件。

  但米易早春蔬菜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立体农业开发起步到90年代的农业综合开发开始全面展开,其间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1999年以来连续三年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却持续下滑,米易早春蔬菜走入低谷。

  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专家找原因、寻对策,提出米易县的早春蔬菜必须走精品农业之路,发挥资源优势,降低成本,以质量优势立足市场竞争。由于措施得当,2002年开始,全县早春蔬菜产业经济效益出现恢复性增长,2003年、2004年米易县早春蔬菜外销产值均在1.2亿以上。2005年,全县早春蔬菜种植面积49100亩,总产量12.2万吨,产值17690万元,早春蔬菜重新崛起。

  县委、政府及时加强引导,整合农综资金、小额信贷资金,在条件优越的攀莲镇水塘村、丙谷镇沙沟村、草场乡克朗村率先建立设施农业示范点,根据农户承受能力推广钢架、竹木、水泥立柱大棚,各示范点在当年早菜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仍取得了最高亩收入13000元,平均亩收入9800元的好收成,极大地振奋了周边农户发展大棚设施栽培的信心。2003、2004、2005年,县委、县政府乘势而谋,制订大棚蔬菜发展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要求各乡镇成立大棚蔬菜发展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包片责任制,同时从政策、资金、技术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帮助示范户协调银行贷款,解决农民在发展中自身投入不足的问题。2005年,全县大棚蔬菜栽培规模达1万亩左右,占早春蔬菜栽培规模的20.4%,大棚蔬菜产值7500万元,占早春蔬菜总产值42.4%,促进全县农民增收60余元。

  2002年,米易县成功申报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后,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无公害施肥技术,指导培训农民对土壤进行改良,减少化肥的施用,提高蔬菜产区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开展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通过频振式杀虫灯和黄色粘虫纸在早春蔬菜上的生物防虫应用示范,减少病害防治投入,降低农药残留;开展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应用,从种子处理、育苗到生长发育期间的农事操作全部推行无公害管理。

  由于农民自己组织销售,信息不灵,出现蔬菜卖不出的情况,许多蔬菜烂在地里。于是县委、县政府把做好蔬菜销售作为发展蔬菜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实行业主开发制,建立冷库、气调库、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完善现有的农贸市场,为活跃早春蔬菜交易创建良好硬件基础。二是创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绿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带动早春蔬菜生产产业化发展。三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创建农民自己的经纪人及营销队伍,拓展外部市场。

  为实现早春蔬菜从“一枝独秀”到“四季飘香”的质变,县委、县政府积极进行疏菜品种开发,产品一改过去番茄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以苦瓜、茄子、辣椒、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荷兰豆等高值精品菜为主。

  早春蔬菜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赚到了钱,农民开始大规模的种植。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作出下一步打算:面向市场需求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区域特色,着力优化布局,构建一村一品名优品牌蔬菜生产格局,努力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计划到“十一五”末,蔬菜基地面积达60750亩,其中设施大棚栽培面积30000亩,无公害生产技术覆盖全部生产线,蔬菜总产量达174000吨,产值37733万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