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7)日,记者从全市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将有近30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注入我市农业土地治理、农业产业化项目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亿多元,改造中低产田29.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4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22万亩,改良土壤面积17.49万亩,完善农业服务体系16个,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为加快高产高效农业规模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引进推广优良品种3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36项,培训农民19.48万人次,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和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今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继续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建设高效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支持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 副市长郑学炳充分肯定了我市“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绩后指出,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项目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加强领导,创新观念;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要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打好农综开发总体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