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区前进镇普达村实施“123”工程,倾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普达村是我市城市近郊村,近几年,这个村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生态村、生态农业观光村、仁和区的经济强村,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这个村规划实施“123”工程。 普达村实施的“123”工程的12是:建设万亩生态林基地、万亩优质晚熟芒果基地、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林下种植2000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这四个骨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万亩生态林基地目前已完成1.15万亩,“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管护,促其尽快投产。万亩芒果基地现有8752亩,计划2007年全面完成。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完成,按照四川省农业厅“芒果IPM生态示范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标准组织生产。蔬菜基地种植上向特色品种转化,提高经济效益。林下种植2000亩,主要利用未挂果的芒果地的空隙地发展中药材、林下蔬菜等品种。到“十一五”末期,这个村以四大产业为重点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年产植实现1.47亿元,人均收入达到937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达到100万元。 普达村实施的“123”工程的3是:300户农户(占全村总户数81%)建成沼气池,并利用太阳能;新建、改扩建300户住房,达到全村统一的户型设计,并建成30户高规格生态农庄;培养300名农村科技乡土实用人才,培养技能型农民。以沼气建设为重点,推广“畜——沼——果(菜)”生态模式,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村庄规划,每个村民小组规划一片集中居住地,先建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村民集中统一按村里设计的户型修建村庄。近年来,这个村以世界粮农组织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已举办芒果班、蔬菜粮食班两期,培训有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村科技人员111人,“十一五”期间继续举办培训班。与此同时,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以农广校、农经网为依托,建立农民培训中心,培养技能型农民。 这个村还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依托水利、林业、交通、能源、扶贫等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机、气综合治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