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烟草公司利用攀枝花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从建设攀枝花优质烤烟生产基地的需要出发,积极发展烟技员队伍,培养农村烤烟生产技术人才,加快发展烤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公司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件精神后,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非常紧迫现实的工作任务。作为烟草企业,与农村的关系十分紧密,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烟草企业的使命是“携手客户,构建和谐并进的利益共同体”,这就要求企业关心农村的发展,关注农民的利益。烟草企业的精神是“以责任奉献社会,以真情回报客户,以创新超越自我”,这也要求企业关心农村的发展,关注农民的利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烟草企业责无旁贷的任务。 攀枝花烟叶生产从2003—2005年三年迈出三大步,三年登上了三个大台阶,烟农收入成倍地增长,他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有一支扎根于农村、来自农民群众、直接为广大烟农服务的烟技员队伍。这支队伍既有烟叶生产技术员,又有以小水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员和生产技术辅导员。他们既是公司的烟叶生产技术骨干,又是联系广大烟农的桥梁和纽带,还是一支活跃于农村的人才队伍。目前,这支队伍有543人,其中有42人担任了烟站业务副站长、烟点点长职务。他们绝大多数是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的知识青年,是农村经济发展最有希望的一代人。在我市农村边远山区,能把这一代人培养好了,我市的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就大有希望。 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攀枝花烟草公司十分重视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在思想觉悟、技术素质、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方面都有大的提高。早在2004年,公司就制定了《烤烟技术员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对烟技员的聘用管理、工作职责、报酬待遇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稳定这支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培训工作,每年公司都要集中一段时间对烟技员队伍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有思想、品德、纪律的教育,行业政策、制度、规定的学习,烟叶生产、管理、收购的要求。培训采取分层次与分片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考试相结合、专家讲与自己讲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每年的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确定后,都要集中时间对烟技员队伍进行生产技术培训。这次培训,从育苗、整地、移栽,到大田管理、防病治虫、施肥打顶、采摘烘烤、分级扎把,涵盖了烟叶生产、管理、收购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的技术培训。培训后,公司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合格的才能上岗。公司培训了烟技员,再由烟技员把生产技术传授给所分管和服务的烟农,烟草企业这种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这种辐射式的技术培训,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挥了龙头企业领导作用。 烟叶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乡、村和农户的经济发展,许多山区农户脱贫致富。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地处大山、山高谷深,农民收入很低。这个乡近5年坚持发展烟叶生产,2005年烟叶生产实现5个大的突破;种植烤烟1633.5亩,比上年增长了5倍多,生产规模有大突破;烤烟产量达4682担,比上年增长了6.62倍,烟叶产量有大突破;上等烟增加了25.8%,中等烟增加了1.78%,下等烟下降了27.6%,烤烟质量有大突破;烟农卖烟收入21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0.5倍,种烟户均收入7700多元,烤烟产值有大突破;全乡实现烟叶农特税51.8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0.52倍,税收有大突破。米易县麻陇乡、白马镇,盐边县和爱乡、共和乡、太田乡,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都由于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乡村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大的提高。 攀枝花烟草公司还积极扶持了一批大户种植烤烟,用典型引路,推动烤烟发展。白马镇的种烟大户黄大江,去年承包17亩地种烟,烤烟收入3.7万多元,一家4口人,仅烤烟的人均收入就达9526元。他不仅还清了1.5万元债务,还买了彩电、手机、沙发、打米机、粉碎机、碾磨机,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器。他说:“我家全靠烤烟摆脱了贫困,发了财,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