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仁和石榴笑金秋

2006-09-12 08:4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周越 阅读
 一片接一片的石榴树上,垂悬着密匝匝的成人拳头般大小的果实。9月8日,仁和区大田镇斑庄村团结社的文祥中带记者踏看他家的果园时,丰收的景象甜美着他的憧憬:今年8亩果树有6亩挂果,估计产量不会低于3万斤;从8月上旬陆续开卖的情况来看,市场行情比较好,就按去年的均价计算,今年一家5口人至少可实现人均纯收入8000元;石榴是一家收入的大头,一年下来,一个人的收入没有这个数,日子就不好过。笑声在园子里荡开,引起了毗邻果园里果农的共鸣。

  据镇党委书记王顺强介绍,大田镇具有“攀西石榴之乡”的美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如今全镇种植石榴达1.5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360万公斤,同比增产45万公斤;石榴已真正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奠定了全镇农民迈向小康生活的基础。

  同行的区农牧局有关负责人称,由于地理及气候等方面的优势,该区石榴品质优于全国大部分产区,已有注册商标和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并且,还有一家公司(田远公司)致力于鲜果销售。

  区委、区政府以发展生产为重任,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农民长期种植果树的经验和热情,积极发展石榴产业。目前,全区石榴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重点分布在大田镇、大龙潭乡和平地镇;经测算,今年全区石榴产量在5500—6000吨之间,同比增加200—600吨左右。

  农牧、科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举办培训班到田间实际指导,从果树育苗到清园再培,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果农的实际需要,做到了“有请必到,不请自到”。实用科技带给了果农新的收获。文祥中说,他家去年的“酒果、裂果”有五六千斤,今年学了新的种植技术,减少了60—70%,果型、果品都好多了。同镇的片那力村嘎立公社的彝族青年肖朝辉感受更深“以往我们没有认真学技术,5亩果树年年挂果都没有收成,去年只卖了700多块钱;今年参加培训后,又向试验示范户请教,现在已卖了7000多块钱。今年真的算得上是我家的一个丰收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