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旅游

攀枝花城市形象定位与文化思考

2007-04-01 22:5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萧云从 等 阅读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攀枝花被称为象牙微雕钢城,钒钛、能源之都;被誉为阳光之城、移民之城、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中国唯一没有方言的城市……

  3月29日,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邀请前来我市参加2006年度四川新闻奖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的新闻和文学艺术界的部分专家,就攀枝花城市对外形象与对外宣传进行座谈,为构建和宣传“实力攀枝花、魅力攀枝花、活力攀枝花、和谐攀枝花”出谋划策,对攀枝花城市形象定位、文化思考及对外宣传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专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都给我们启迪与思考。

  肖立军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实力攀枝花、魅力攀枝花、活力攀枝花、和谐攀枝花”

  ·找准攀枝花城市形象的定位和对外宣传的着力点

  ·攀枝花需要大家共同呵护

  攀枝花藏在深山,对外交往不便,外面对我们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实力攀枝花、魅力攀枝花、活力攀枝花、和谐攀枝花”,因此非常希望听到来自攀枝花之外的声音。希望通过与各位专家和朋友的交流,进一步发现和找准攀枝花城市形象的定位和对外宣传的着力点。攀枝花是四川的,也是全国的,攀枝花需要大家共同呵护。

  唐嗣田 四川省记者协会副主席

  ·对自然阳光与人文阳光宣传并重

  ·在打造阳光攀枝花城市名片的同时,要把钢铁、钒、钛和能源等名片衔接起来

  我是第一次来到攀枝花,但是梦游攀枝花,关注攀枝花,由来已久。攀枝花作为钢铁之都、钒钛之都、阳光之都,一直都存在于我的脑海里。

  在川内,攀枝花的阳光是叫得响的,很适合老年人养老、休养。在自然阳光和人文阳光上,攀枝花可以再做些努力,不但要多宣传自然的阳光,还应该宣传攀枝花人文的阳光。昨天我去了米易,有很多成都、重庆的老人在那里过冬,很祥和;夜晚米易县城的滨河路也让我印象深刻:不仅灯光璀璨,更在于透着和谐。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米易就是攀枝花打造阳光品牌的一个缩影。

  攀枝花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却拥有很多张“城市名片”。正因为此,在打造“阳光攀枝花”时,更要注意不能抛弃立市之本,如钢铁、钒钛和能源的城市名片就不能丢。而是把这些“名片”衔接起来,完整地体现出“实力攀枝花、魅力攀枝花、活力攀枝花、和谐攀枝花”。

  伍松乔 高级编辑、《四川日报》首席编辑

  ·我心中有两棵攀枝花,我希望攀枝花市有一棵标志性的攀枝花

  ·盐边西北部之行颠覆了我多年来的记忆,我问“到底有几个攀枝花”

  ·趁还年轻,打捞这座城市还未被艺术化过的记忆

  我来过很多次攀枝花。我心中有两棵攀枝花:一棵是拉鱼乍古渡那棵依然开得铺天盖地的攀枝花,另一棵是“弄弄坪上七户人家”旁那棵遥远记忆中的攀枝花。我每次来攀枝花,都想寻找到一棵攀枝花市标志性的攀枝花,但是没有,这是一种城市文化上的遗憾。就像攀枝花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但是没有一个免费向游人开放的观景台,这也是一种遗憾。

  在我的记忆中,攀枝花一直是一个“钢铁硬汉”的形象。但是去年我的盐边西北部之行,这种记忆被彻底颠覆了:欧式风情十足、颇有几分鼓浪屿味道的渔门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堂”——格萨拉;席地蜷伏的万亩盘松、让人震撼的杜鹃花海、比比皆是的“天坑地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大裂谷、红土地、移民城、阳光城、长江第一城、南丝绸之路,原来小平同志所说的“这里得天独厚”外延是如此之广!我问:“阳光下,到底有几个攀枝花?”这次参加2006年度四川新闻奖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的评委有80多人,其中有20多位报社总编辑是因为评选是在攀枝花举行才决定来的。这说明一个问题:攀枝花,还有很大的上行空间。

  许多的国家、地区非常注重人文记忆,比如央视的探索栏目,吸引了很多的观众。成都曾打造“东方伊甸园”这张名片,但不成功,之后不再提了。现在打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影响比较大。但也有人提出,成都应该是一座“吃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其实,成都的城市记忆是被梳理和艺术化过的,过去被李白、杜甫梳理过,现在又被张艺谋艺术化地表现过。攀枝花的城市的记忆不一样,攀枝花的城市记忆没有被梳理和艺术化,攀枝花的城市记忆离我们也不太遥远,应该趁这座城市还年轻,捕捉、打捞并凸现攀枝花辉煌的城市记忆。其中攀枝花精神是城市记忆的灵魂。

  高虹 《四川文学》副主编编审著名女作家

  ·攀枝花要宣传实力,更要展示魅力

  ·以多元应对深厚,用活力对应悠久

  我是第一次来攀枝花,以前总觉得攀枝花是一个钢铁、能源型城市,是一个生产基地,只知道有一些非常庞大的项目,比如攀钢、二滩。可来了之后,才体会到攀枝花有阳光、美食、特色水果,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适宜生活,非常亲切,而且非常有魅力的一座城市。我送父母到外地过冬,一直首选三亚和海口,为什么不把父母送到攀枝花,享受冬季灿烂的阳光?就是因为过去并不真正了解攀枝花。在很多外地人的心中,攀枝花就是攀钢,攀钢就是攀枝花。这可能和攀枝花比较注重实力的宣传,但魅力展示不够有关。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对外宣传攀枝花时,提升适宜生活、适宜人居等人文方面的宣传。

  攀枝花是很年轻的移民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是一大优势和特色。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带来的是开放、包容。同时,因为年轻,而充满活力,这种活力恰恰是历史积淀的城市所缺少的。因此,攀枝花在对城市形象定位和自身文化思考、尤其是与其它城市进行比较时,应该以多元应对深厚,用活力对应悠久。

  张新泉 《星星》诗刊编审著名诗人

  ·攀枝花让我写出《有多少激情可以重来》

  ·攀枝花卖阳光、卖钢铁、卖钒钛……但攀枝花不卖激情

  这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城市。我打过铁、拉过船,也许我能更深地体会攀枝花特有的激情。成都龙泉驿桃花节,我写的是“桃花才鼓朵,人心已乱开”。我去年来攀枝花,无论是亲身体验金沙江上的浪涛,还是聆听阿咪子的歌谣,我感受到的都是激情,所以我想写出的是《有多少激情可以重来》。激情是攀枝花这个城市的一笔财富,这种创业者、建设者的激情,足以让任何雍懒和颓唐从横断山上摔下去,摔得粉碎!就连攀枝花的三角梅都开得肆无忌惮,山坡上的三角梅给人的感觉是几乎要跳下来,这也是一种激情。攀枝花到处都充满激情,如果没有激情,凭什么让人留下来?凭什么吸引人?因此,攀枝花可以卖阳光、卖钢铁、卖钒钛……但是攀枝花不卖激情。攀枝花的激情是可以用来传承的。这种奉献的激情、生存的激情、献身的激情不但值得传承,而且值得推广。

  石以 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明日·快一周》杂志社总编辑

  ·攀枝花的名片可以“印成”两面,一面是实力,一面是魅力

  ·攀枝花的对外宣传可以借助多种手段

  我是第二次来攀枝花。攀枝花虽然远离省会,但攀枝花的对外宣传是不逊色的。其定位无论是钢铁、钒钛、水能,还是自然、旅游、民族都概括得很准,但也需要作结构性调整。作为一个城市,最具灵魂性的东西是人。今年的省党代会提出要提炼“四川精神”。而攀枝花精神就是四川精神的一部分,在宣传攀枝花硬性物质实力的同时,还应该宣传人文的软实力。那么,能不能把攀枝花的城市名片象硬币那样印成两面,一面是实力,是立市之本,比如钢铁、钒钛和能源;另一面是魅力,是城市亲和力,比如人文、阳光和旅游资源。需要哪一面,我们就展示哪一面。

  现在全国有1.3亿的网民,4.6亿手机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建议攀枝花在对外宣传时,除了纸质等传统媒体,可以更多地借助现代的新媒体,如电子杂志、互联网和即将投入运营的3G手机等。

  饶蓓 主任编辑《四川日报》文化专题部副主任

  ·攀枝花的山水与别处不同,大气

  ·攀枝花的石头与别处不同,精美

  ·但初到攀枝花时我们争论过:“那些三角梅到底是不是假花?”

  第一次到攀枝花,四天内去了两次二滩,数次路过滨江大道。攀枝花的山水让人感觉非常大气,比如滨江大道,就绝无“千城一面”的感觉。这几天一有时间,就跑到“罗氏三兄弟”的苴却砚店里,精美的苴却砚让人心动。但去二滩时感觉人气不旺,这使我想起刚到攀枝花那天,一路上看到如此之多、如此之美的三角梅,我们同行的女记者甚至怀疑和争论过这些三角梅到底是真花还是假花。其实这种误会就来自于缺乏对攀枝花的了解。

  曾孝先 《四川农村日报》编委、总编室主任

  ·窗口单位要有对外宣传意识,更要注意细节

  我在开会的宾馆住了三天,看不到《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宾馆小姐手上有一张,还不借给我看。窗口单位要有对外宣传的意识,更要注意细节。要推介攀枝花,就必须让别人能及时看到攀枝花的相关资讯,知道攀枝花在夏天推出什么,冬天推出什么,让别人知道攀枝花有什么新的亮点。在打造魅力城市时,攀枝花市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应该行动起来,让人感觉到人性化的特色。

  李树彬 《精神文明报》专刊部主任

  ·攀枝花枇杷的教训与启发

  记得前不久攀枝花的优质枇杷运到成都,由于上市时间比较早,成都市民们误认为枇杷是催熟的,一度滞销。后来求助于成都的省市媒体进行宣传、解释,枇杷又很快卖掉了。归根结底,是成都市民不是很了解攀枝花独特的气候和光热资源,但另一方面又给人以启发:宣传确实是推介自己的最有效手段。

  魏文成 主任编辑《四川工人日报》总编室主任

  ·攀枝花的对外宣传要既有外力,又有内力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攀枝花有较多的联系。我认为加强攀枝花的对外宣传,既要借助外力,又要注重内力。比如攀钢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他们一直保持了一支优秀的新闻宣传写作队伍不无关系。记得有一次我向攀钢约稿,攀钢很快给我们传来了他们的稿件。所以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应该树立大外宣的意识。

  秦丽 《精神文明报》专刊部副主任

  ·阳光哪里都有,留客并不玄妙

  攀枝花的阳光很有名,但西昌、云南和海南也有阳光。有一次我路过广西到海南去,但是一到广西就收到了当地的手机短信,介绍广西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结果就是一条短信,把本来去海南的我留在了广西。这次到攀枝花,我很想收到这样的手机短信。

  张珏娟 《四川日报》记者第二届全省副刊十佳记者

  ·重视文化品牌的本土特色

  ·文化产业的发展着眼长远

  去年7月,攀枝花川剧团从新加坡载誉归来,我到攀枝花采访。在川剧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攀枝花的川剧团就发展得很好,以致于一些省级文艺团体想方设法在攀枝花川剧团挖优秀演员。但另一方面,如此优秀的地方剧团却缺乏优秀的本土剧目,很让人于心不甘。

  上次来攀枝花时,我几乎每天从海关对面的众多苴却砚店前路过,却从来没进去过。这次在攀枝花朋友的带领下,多次去看苴却砚、买苴却砚。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上看,苴却石的系统开发应该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同时要着眼长远,开发与保护并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