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全市正式启动包括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在内的“五创联动”工作;5天后,我市首批共20家三星级以上乡村酒店(农家乐)正式诞生;4月底,雅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攀枝花“五一”小长假旅游收入首过亿……这些消息,给攀枝花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站在冷眼旁观的角度,在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游客“怎么来”“住哪里”“去哪玩”的问题,是当前攀枝花旅游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怎么来”—— 市场开拓与交通攻坚双管齐下 “攀枝花旅游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怎么来的问题。”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怎么来”,一是指怎么吸引游客来,二是指游客怎么来。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攀枝花需要在营销和交通建设上下功夫。 “雅西高速的贯通,可以说是暂时解决了长期压抑我市发展的‘心结’。”近日,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上,分管旅游的市领导坦言,近年来,攀枝花“阳光花城”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但受交通条件的制约,许多有意来攀度假的游客只能望而却步。与此同时,攀枝花一直致力于融入大香格里拉环线的工作,但受交通的制约,也让攀枝花始终成为这条旅游黄金线外的一名看客。“攀枝花旅游始终呈现出‘人气不旺’的景象,交通不便是其中一个原因。”为此,全市将今年定位为交通攻坚年,旨在打通攀枝花内外交通环线,让更多想来攀度假的人进得来。 在抓好交通“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市也在加强自身营销“软件”建设上下功夫。“攀枝花旅游文化专列”已正式启动,“我们希望通过这趟列车,将‘阳光花城’的形象带到北方城市。”据我市分管旅游的市领导介绍,今年全市将按照“立足本地游市场,巩固传统客源,拓展北方潜在客源市场”的营销思路,以“阳光康养”为主体,有针对地开展各种专题营销活动,启动“旅游文化专列”就是其中一项专题营销活动。同时,今年,全市已开展和继续开展了“欢乐阳光节”“金芒果节”“格萨拉索玛花节”“米易迷昜灯会”等已有一定市场基础的旅游节庆活动,并依托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攀枝花,增强其在外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攀旅游。 “住哪里”—— 能力质量双提升让“客流”变“客留” “今年的‘五一’,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攀枝花的旅游接待能力迎来了一次大考验。”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雅西高速的建成通车,缩短了攀枝花与乐山、雅安、成都的时空距离,带来大量的人流。但目前,全市接待床位仅有1.1万余个,星级宾馆酒店也只能接待2200余人,还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高峰期的接待能力。为此,我市确定了今年新增1万张以上床位的目标任务。 日前,在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红格训练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对主体大楼的施工。“这是今年全市旅游产业重大项目,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推进,以打造精品工程为抓手,全力提升攀枝花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在施工现场,该工程负责人如是说道。 无独有偶。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全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今年全市已确定了包括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阿署达花舞人间风景度假区、仁和普达国际康养休闲风情小镇、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亲水休闲度假区、“两江四岸”沿江景观带、米易南部新城阳光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等六大项目建设。“同时,我们今年还将继续实施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的评定工作,并加大服务监管工作,力争用优质的服务,让‘客流’变‘客留’。”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去哪玩”—— 点线相连让旅游流连忘返 “在米易,我们可以看灯会、游溶洞、吃铜火锅、买枇杷。”这是前不久,一名游客在参加米易迷昜灯会时说的话。 “像米易这样点线相连的景区景点,攀枝花并不多见。”据我市一名业内人士介绍,攀枝花的旅游品牌在省内外虽有一定知名度,但客观地讲“招牌式”的旅游精品却并不多,现有的许多旅游产品还无法承担起旅游市场的“主力军”的重任。 对此,今年我市将立足“大旅游”,实施点线结合的线路统筹工程。一方面,加大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整理、包装力度,延伸旅游产业链,并按照“适度集中、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总体原则,推进16个旅游村庄建设,打造具有亮点和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另一方面,根据各区县特色和游客需求,对线路进行统筹优化,重点推出都市阳光休闲旅游路线、百里生态长廊路线、阳光康养旅游路线、乡村观光旅游路线等四条精品路线,让游客在路线中体会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 “今年,我们还将抓住丽攀高速公路贯通的有力时机,合力打造昆明、丽江、大理、攀枝花、凉山、楚雄六市州旅游环线,从而带动我市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和发展。”(攀枝花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