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乌拉国”里看桃花

2006-02-22 09: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毛文洪 阅读

 朋友说,务本原先是一个国,叫做“乌拉国”。
  这个说法不足信。其实务本只是攀枝花市仁和区的一个乡。
  但是,当我登到大黑山上俯视务本,看到千山若比邻,万壑似藤绕,像一层又一层坚不可摧的城墙把务本围得严严实实,这时,又觉得务本关于“国”的传说似乎有些在理。
  但是这个“国”也太偏远袖珍了。“弱国无外交”,我猜想,攀枝花建市前,这里的“国民”对于外界一定是“不知有汉,无论晋魏”。因为,我们眼前能够见到的青砖瓦房,很明显是近一二十年的建筑。
  也有人说务本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翻版。此说虽然也属牵强,但是看看务本那山,那水,那人,确实也给人感觉到房舍俨然,阡陌交通,睁眼良田美池桑竹,闭目鸡犬之声相闻,似乎真的已经具备了组成“桃花源”的所有构件。特别突出的是那一坡坡、一沟沟的桃花,如云如霞,似火似焰,人游其间,确实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敦促着心驰神往,怡然自乐。
  说起桃花,朋友马尚平给我们讲了一个“王母赠桃”的故事,说务本的桃花来源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故事说,乌拉公主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深受王母的欢心,得到了王母馈赠的九粒蟠桃核。
  当然,谁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王母赠桃”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事实上,务本的桃树是由务本的老百姓一棵一棵栽下的。
  说起务本乡种植桃树的历史,那是很有些年头了。当地的果农告诉我,务本这个地方,水丰土沃气候好,适合桃树生长。这里的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个长处,于是家家户户就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种桃树,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但是,真正将种桃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党的富民政策解脱了束缚农民的传统观念,改革开放拓宽了务本乡农民的思路。他们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发挥本地优势,引进优质桃种,种出大片大片的桃林,这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桃园仙境。
  务本的桃花很有看头。因为务本的桃树品种多,桃花颜色也就多。有大红的、粉红的、白的、黄的、也有几种颜色交织揉合在一起说不清道不明的。
  务本的桃花山上除了桃树多,樱桃树、梨树也多。桃花盛开的时候,樱花、梨花也争先恐后地忙着绽放。远远望去,一片片红,一树树白,游人如织,蜂蝶如簇,形成了一种壮观。
  我们几个文人,便是被这样一种壮观吸引上山的。
  徜徉在桃花林中,我微微闭上眼睛,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回味着理想的传说,一任缤纷落英飘洒面庞,尽情地享受桃花淡淡的清香。此刻,我仿佛已经融入了自然,到达了缥缈的天堂!
  “……华光绰约云崖外,溪水潺湲草陌中。漫卷红潮沧海远,却看绿野梦痕浓。”──你瞧,已经坠入花情的诗人刘成东躺在满地的落英上如醉如痴,喃喃吟哦。诗人似乎是在向王母汇报所赠桃种的收成,或者正在把满山的桃花捧入潺潺流淌的山泉,串缀成精美绝伦的桃花项链,虔诚地献给披红挂绿的大黑山。
  漫山的桃花使得诗人甘愿折腰。漫山的桃花吸引着远方的游人。我忽然想到,“乌拉国”并非就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不是么?你想,要不是乌拉公主出色的外交,哪会有我们现在尽情欣赏的桃花?要不是务本乡民开阔的境界,哪会有今天如织的游人?
  的确,务本的山门是敞开的。务本的桃花用她那独特的风采在招蜂引蝶,外地的游人也如蜂似蝶一般趋之若鹜,于是,在1993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务本乡因势利导,举办了首届桃花节。
  如今,务本的桃花节是越办越大,越办越旺了。
  今年,2004年,是第十二届。
  明年,2005年,是第十三届。
  后年,………
  除了桃花节,我想,务本还应当有个蟠桃会。不是么?有花就会有果,这么不凡的花,一定会结出同样不凡的果。到时候,也请王母娘娘下凡务本山,看看这里的油桃、蟠桃、水蜜桃、龙泉桃、白花桃,让她老人家掂量一下,当她再次宴请众仙时,是否该从务本订货?

    2004年3月,于务本桃花节期间

    此文曾获第十二届(2004年)务本桃花节征文一等奖。2004年首发于《攀枝花文学》。2005年11月,被编入普光泉编著的《桃花盛开的地方:乌拉国》一书。2005年12月,被编入“四川省首届天府文学奖单篇作品奖文集”《文为心声》一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