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2)

2006-06-12 09:0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文辉抗 叶健君 阅读

“文化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这个大问题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抓起来”

  1962年对茅盾来说是很不平静的。7月1日,在全国各类协会联系会上,茅盾当选为将在莫斯科召开的普遍裁军与和平世界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6日茅盾起程飞往莫斯科。9月茅盾代表中国代表团作长篇发言,发言稿在国内是经过同意了的,长达1.8万字,发言中间,不时被掌声打断。这个发言理应是成功的。12日的《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这个发言稿。当茅盾和他率领的代表团回国前一天,《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团结、斗争、保卫世界和平——评争取裁军与和平世界会议》的文章,高度评价了茅盾的发言,文章说:“茅盾的发言,表达了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叙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然而,很快传来消息:“中央某位领导人对发言很不满意,认为发言对赫鲁晓夫太软弱,认为这是一次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失败。”因此,茅盾这次出访苏联,也就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国,在他的出访史上画上了一个句号。
  8月大连会议召开,茅盾应邀参加。他对如何反映农村题材的创作发表了一些中肯意见。没想到为日后自己在大批判的灾难中埋下了隐患。
  1963年12月23日,这是茅盾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
  在这前一天,茅盾接到全国文联的通知,说有重要文件传达。
  23日上午,茅盾准时出席中国文联召开的所属各协会负责人联席会议。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传达了毛泽东在12月12日看了中宣部文艺处编写打印的《文艺汇报》后有关文艺工作的一个批示: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地抓起来。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毛泽东的批示,在当时气氛下,显然是至高无上的。茅盾在会上听了这个批示,如坐针毡,他感到惧怕,更感到委屈。10多年来,为新生的共和国文化建设,呕心沥血,放弃了自己的创作,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为中外文化交流,为培养新中国的作家群,为指导群众文化,为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茅盾几乎是不遗余力的,现在竟成了“死人”?茅盾的内心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但他没有在会上表现出来,静静地听林默涵传达。
  本来就经常失眠,靠安眠药度日的茅盾,这天,将加倍的安眠药吃下去,仍然难以入睡。他从大风大浪中过来了,他忧虑的,倒不是个人的荣辱进退,而是中国的文化事业,也更担心中国文艺界的一场风暴的到来,又会损失一批人啊。辗转反侧,只朦胧一会儿,就大天亮了。
  过了几天,1964年元旦到来,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以中央名义召开文艺界座谈会。茅盾也去了。他坐在那边,静静地听这几位中央领导的讲话,中央要求文艺界对照毛泽东的指示,整风、检查。
  于是,文艺界又开始无休止的会议、检查、揭发、批判。在揭发批判过程中,茅盾、邵荃麟等在1962年8月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被定为黑会,硬把“资产阶级的文学主张”和“写中间人物论”两顶帽子,套在大连会议上。对此,茅盾没有辩解,而是用沉默来对付那些无限上纲的批判。
    经过半年多的批判、揭发之后,196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揭发出来的问题,整理了一份向党中央报告的材料。6月27日,毛泽东看了这份题为《中央宣传部关于全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整风情况报告》的材料后,又作了第二个批示,周扬、林默涵又郑重地传达了这个批示:
  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这个批示连同去年12月的那个批示,后来史称“两个批示”。这两个批示,完全抹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界的成就,这对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茅盾来说,不啻是一记闷棍,所有的责任、罪恶都往这位大作家身上套。
  茅盾在沉默中,悄悄地作着挨整的准备。一篇评论《南方日报》上杜埃的《冰消春暖》的文章,成了茅盾在“文革”前的最后一篇评论文章。此后,茅盾除写一点起居日记外,谢绝了一切约稿,开始了长达12年的沉默!
  不久,江青等人又把电影《林家铺子》、《不夜城》等定为毒草,下令批判。也就在这时,茅盾在参加国务院全体会议之后,刚要走,周恩来总理走过来,把茅盾留下,和茅盾作了一次谈话。刚开始,茅盾就已猜出是什么事情。周恩来总理说:文
  化部的工作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搞好,这责任不在你,在我们给你配备的助手没有选好,一个热衷封建主义文化,一个推崇资本主义文化。我知道你一开始就不愿意当这部长,后来又提出过辞职,当时我们没有同意,因为找不到接替你的合适人选。现在打算满足你的要求,让你卸下这副担子,轻松轻松,请你出任政协副主席,你有什么意见吗?
  “好啊,我拥护总理意见。”茅盾早有思想准备,不假思索地回答。
 1964年12月,茅盾以山东省人民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茅盾被免去文化部长职务,陆定一被任命为文化部长。茅盾被同时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为副主席。
  从此,茅盾在文艺界的活动逐渐稀少、疏远了。应酬活动也少了许多,除了节庆、国宴等活动外,茅盾基本上过着赋闲生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茅盾意气风发,又像50年代一样变得忙碌起来了。他不顾年迈体弱频频出席各种国务活动和外事活动,并着手撰写《回忆录》。
  1981年3月26日,一代文豪,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茅盾,油尽灯灭,走完了他坎坷而又辉煌的人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