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同志:
读一本童话大王郑渊洁精妙绝伦的作品,看一眼他那充满戏剧化的光头,人们定会为他的幽默和睿智所倾倒。而他对教育孩子的非凡见解和独特方式,同样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儿子郑亚旗很小的时候,郑渊洁就这样灌输:人活着要有尊严,要懂得爱和自由;在儿子比自己矮的时候,他一直蹲着跟其“平等”地对话;儿子从小到大对他一直直呼其名,不叫“爸爸”,直到今年“父亲节”央视邀他作客《艺术人生》,儿子才将一声“爸爸”作为礼物送给他。正是这样特别的家庭和特别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的郑渊洁和郑亚旗,以致如今儿子主编老子的作品。 父亲天天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这在一般家庭是不可想象的。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做长辈的在孩子面前总要表现出几分威严,老是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生怕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跌了架子,不成体统。孩子做了错事就训斥,多问几个问题就嫌罗嗦,提什么要求都是非分的,只能是“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使孩子完全处于不平等的“弱势”的地位。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往往考虑的是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如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忽略了对孩子自尊心的培养。殊不知,孩子树立正确的自尊观对其以后的性格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如果孩子总是在一种自卑、压抑甚至恐慌的环境中生活,必然会造成心理失衡、性格怪异、心灵扭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笔者认为,父母不妨“蹲下来跟孩子说话”,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家园,真正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让他始终和你有话说。父母应敞开心胸给孩子看,同时也要给孩子表达感情的机会。父母给孩子埋下一粒种子,他会开出热爱父母的花,还会结种子,传递给下一代。父母要让孩子有归属感,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多抚慰、多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满足他的合理要求,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要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多鼓励孩子尝试他所好奇的事情,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要认同孩子的价值感,适时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让他们懂得自制和自律。由此,使父母实现从教育者到共同学习者的转变,建立平等的人格,形成互学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以教育者自居;实现从居高临下向平等民主的转变,构建民主型亲子关系,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理解、倾听和鼓励孩子,和孩子在互动中一起成长。 |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