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读书随想

2006-12-01 08:2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邹玉球 阅读
 从背着书包走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母亲就经常在我耳边唠叨:“好好读书”。母亲读书不多,但她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在母亲期盼的目光中,我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但却并没有换来“一朝高中”的喜报,到今天也只能算是一个“落魄秀才”。这使我一度对读书的好处产生了怀疑,好在最终坚持了下来,寒来暑往,读书已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嗜好。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对于我们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书是开启命运之门的金钥匙。为改变命运而读书,是一种“苦”。这种苦,一是来自于学习条件的“艰苦”。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家庭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的。当时的经济条件,不要说买课外书,就连每年1.5的学杂费也要卖掉老屋的几块楼板才能解决。二是对书、对知识的渴望可以说是一种“苦求”。小时候为了得到一本小人书,可以跑到几十里山路去借,也做过偷偷从别人的课桌上“拿”走,第二天又放回去的事。在这样的条件下读书,使我感受到父辈们一生的悲惨,同时也拚命思考起人的命运、思考起自己的命运来。因为太想从书中寻找到改变命运的答案,这样反过来又促使我不停地读书。读的书越多,越深入,越感到世界之广大、知识之无涯、思考之无穷。而对命运的理解和把握也越发切近,越发清晰。读书虽然没有使我光宗耀祖,但却使我的人生轨迹切切实实地发生了转变。

  如果说,为改变命运而读书是一种“苦”,那么参加工作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则一种“苦中求乐”和“苦中有乐”的读书。地质工程师、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这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称呼是我的专业职称。第一个是我的本专业,后两个则完全是通过自学、通过国家职称考试取得的。或许明天我还会是一名建造师,一名律师。有人问我考那么多职称干啥?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明白。但以下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基于需要,二是基于喜好。哲学家吉尔博特说过:“人不过是剃干净了毛的猴子。”但人与猴的一个最大差别是人会学习、会思考。读书学习是人的本性。尤其是身处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要适应它、把握它,就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现在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埋怨这个社会太复杂。其实,复杂并不是坏事,复杂才会多变,多变才会善变,善变才会进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主动去适应社会,还是让社会来适应你?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则是适应社会、通向成功的捷径。从学校毕业后,有差不多十年的时光,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读书当然辛苦,但也苦中有乐,同时还学会了苦中求乐,所以感觉学习也并不那么累。而当学有所成时,是一种苦尽甘来的喜悦和幸福。

  最潇洒的读书当然是消遣的读书。在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下,读读小说,散文,心情会特别愉悦。我喜欢夜读。当心无杂念,静若止水的时候,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伏案读书,那真是一种享受。没有了嘈杂,没有了应酬,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与书这个朋友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对话。你会为书中某一人物的喜而喜、忧而忧。情到深处,也会落下几滴同情的眼泪。我从来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成败得失而忘形,但会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失态。

  书,是情之信物,理之法度。读书能改变命运,也能升华灵魂。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我们何不珍惜目前的大好时光,多读点书。难道非要留下“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