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袁世凯旧居四年重修一波三折(2)

2006-12-07 08:29 来源:新京报 作者:孙勇杰 阅读

  在项城市民的印象里,也就从11月10日左右开始,项城电视台一套,开始全天滚动播出项城主管文体宣传的副市长何明照,关于袁氏旧居维修项目捐款的动员讲话,后来还增加了捐款积极单位领导讲话等环节,市环保局以及市里几所中学的领导,都在电视上发表过“捐款感言”。

  在电视动员中,还说明了自愿捐款的奖励,100元赠门票5张,10000元发永久纪念册,100000元以上可以参股入股等详细奖励规则。

  “听到后,感到很高兴。”袁启姝说毕竟是自己家的老房子,“如果政府来让我捐,我肯定会捐的。”

  强制募捐风波

  秦涛说,“由于一些单位执行不当,出现强制摊派现象。”这差点使旧居开发计划流产。

  2006年的捐赠动员却又为袁氏旧居的保护开发平添风波。

  11月21日,河南《东方今报》以强制捐款为主题的稿子发布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很大争议。当日有河南媒体报道,项城市“捐款标准”为,科级公务员500元,副科级200元,普通公务员100元。

  “我们也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单位事先也没有什么动员会。”11月26日,项城第二实验中学老师李成龙(化名)对记者说,11月10日,他看到单位黑板上写出通知,从每个教师2005年欠发的工资中扣除100元,作为袁氏旧居修建的捐款。

  “修袁氏旧居这是个好事,扣钱的方式不是很恰当。”李成龙说,十几年了,一般政府号召捐款,都是这么直接平摊到一个人身上,十块二十块的,这次虽然数额大些,大家也没太激烈的意见。

  11月26日,记者了解到项城莲花味精有限公司的工人,也从工资中扣除50、100元作为“捐款”。

  “市政府动员捐款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全市人民关心袁氏旧居修建,营造全市人民支持的氛围,让各级单位都动起来,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做一个良好的铺垫。”秦涛说。

  “市政府下文是自愿捐款,绝对不是强制的。”多名项城政府官员表示。

  “至于有些单位,出现了扣工资或者强制性的摊派,那是具体执行上的问题。”秦涛说。

  之后,项城市政府尤其是相关的文化部门面临巨大压力。“电视滚动播放的讲话停播,还有项城政府网上的一些关于募捐的新闻、帖子也都消失了。”当地记者说。

  “修袁世凯旧居是个好事。项城除了味精就没什么,我们也是希望有个旅游的地方,对发展经济也有好处。”主动捐款100元的交警王芳说。

  “那篇稿子刊发以后,又在全国引起争议。原已启动的计划也突然暂停。”张金云说。

  “11月25日,市政府领导接到上级领导电话,肯定袁世凯旧居保护规划的必要性,才准备继续把项目搞下去。”11月27日,张金云说。

  旧居重修生死未卜

  旧居开发三年所需6500万元,最后资金能否全部到位,秦涛也不清楚。但他更担心的还是袁世凯的历史身份问题。

  11月24日,项城的天很阴,许多街上,都弥漫着味精生产线上散发出来的呛人的味道。

  项城市委宣传部吴科长介绍,项城前些年发展快,就靠莲花集团的味精撑着,但是这两年莲花集团效益不行,“前年财政收入说是1亿9千万,其实这个数字也不到,去年也不过2.2个亿,刚够发工资,哪有钱投资袁世凯旧居保护规划?”在《袁世凯旧居规划书》中,基本恢复袁氏旧居原貌,建设袁寨新村等,预计三年投资达6500万元。

  据秦涛介绍,整个项目的资金分为四大块,一是项城政府财政拨款,预计总投入2000万;二是向河南省政府申请专项资金;三是积极寻求企业投资;四是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募股分红,成立袁氏宗亲联谊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自愿捐款。

  “这些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有本地先动起来,至少让领导和投资商看到我们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专项资金和投资。”秦涛说。

  然而,市政府财政连续两年窘迫,原本“自愿捐款”的美好愿望,又因为基层执行不当捅了娄子,基本停了下来,通过“本地动起来,让领导和投资商看到努力,争取获得专项资金和投资”的思路,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几年,来袁世凯旧居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五一和十一假期,最多的时候一天达到几百人。”秦涛说,但是他却不愿透露近年的游客人数。

  根据《袁世凯旧居规划书》预计,2009年整个项目完工后,袁世凯旧居年均旅游人次为36.5万人次,门票按20元/人计,年收入为730万元;相关产业每人消费10元,年收入365万元,袁世凯旧居年均利润总额为1035万元。

  “但是项目完成后,能否取得这样的预期效果仍是未知数,这也是我们想募股分红所担心的。”11月30日,项城一家房地产公司马经理说,是不是参与入股,现在还下不了决心。

  11月29日,秦涛介绍,目前已有省内大公司跟项城政府接洽,并到实地考察过,准备商讨相关投资事宜。

  除了项目资金问题以外,当地政府担心的显然还是袁世凯的历史评价问题。在《袁世凯旧居规划书》中,一再强调“文物保护跟历史评价无关”,秦涛说。

  对于2005年之后,围绕袁氏旧居展开的曲折风波,侯金亮就不清楚了。他不再是这个旧宅的管理者,而只是被政府聘请的守夜人了。

  每天,侯金亮会倚在西院门口,抽着烟,背后的墙上,挂着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黑白照片。侯金亮经常看到袁启姝夫妇来院子里闲逛。

  他心里还是觉得政府能收回旧居还是好的,毕竟他一个人没有那么多钱,做好这个事。“真能修好了,对袁启姝心里肯定是个安慰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