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不要小看那一方砚

2007-04-06 08:50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萧云从 阅读
 一座城市给不同的人会留下不同的记忆。我的一个在成都工作的朋友,许多年前到过攀枝花,留在他记忆中的是满城云霞般盛开的凤凰花。我的岳母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前些年每年都要到攀枝花过冬,她对攀枝花的记忆就是那一个冬天温暖的太阳。凤凰花是旅游者对攀枝花的美好记忆,而温暖的冬日阳光却是老人对攀枝花宜人气候的一种牵挂。

  今年三月,四川省新闻奖报纸副刊好作品评奖会在攀枝花召开,全省42家报社的80多位新闻界朋友来到攀枝花。如此多的人参加一年一度的评稿会,这是副刊评稿会少有的盛况。究其原因,是新闻界的朋友们被攀枝花这座城市所吸引。攀西大裂谷,象牙微雕钢城,二滩,格萨拉、迤沙拉,年年开花的原始苏铁林,以及长江漂流,百里生态长廊,许多人通过媒体对攀枝花有了一些了解,而正是这种管中窥豹般的了解吊起了胃口,引发了人们的探究欲望。他们想到攀枝花看一看,想亲身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雄奇和神秘。

  三月下旬的攀西大裂谷,那花红如炬的攀枝花刚刚开过,灿如云霞的凤凰花却又没到花期,刚走下飞机和火车的新闻界朋友仍然感受到了阳光之城的体温和激情。这些出门时还穿着毛衣的朋友,一踏上攀枝花这片土地就看到了一天一地的阳光,看到了满山满城的三角梅。多次到过攀枝花的诗人,再次感受到“有多少激情可以重来”,从未到过攀枝花的朋友第一次感受到攀枝花大山大厂大江大桥大坝的雄奇,感受到绿树繁花平湖河滨溶洞的柔美。

  作为攀枝花人,我义不容辞地给省内新闻界的朋友当了几天导游。看过欧方营地,参观过高峡平湖和二滩大坝,朋友们对攀枝花的苴却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下午就参观了7个砚店和一个砚厂。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4次陪着客人去参观砚店。客人们对那些精美的苴却砚爱不释手,不仅大饱眼福,而且毫不犹豫地购买收藏。

  临别时,朋友们真诚地说还要来攀枝花,因为那些漂亮的苴却砚已成为他们心中的牵挂!

  一种景观对人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当游人感受过了,体验过了,便会把它封存在记忆的图片库里,成为一种拥有,而不再是一种牵挂。这就像一个人一生中大约只打算登一次长城,登一次泰山一样,当那种愿望成为现实,他便会有新的愿望,新的牵挂。可是,当一方小小的苴却砚产生了那样大的吸引力,成为到攀枝花的客人心中的一种牵挂时,真的让我有些始料不及。

  对一种事物的牵挂转而成为对一座城市的牵挂,这种牵挂必然来自这座城市的吸引力,来自这座城市的特色或者文化。

  一位省级党报的资深编辑说,过去对攀枝花的印象是一个“钢铁硬汉”,随着对攀枝花的了解,这个记忆被彻底颠覆。一位省级刊物的资深编辑说,一个城市的魅力是它的软实力,是它的适宜人居和多元文化。打造旅游城市需要展示的正是它的软实力。

  钢铁之城曾是攀枝花的城市名片,钒钛之都也曾是攀枝花的城市名片,如今阳光之城已经成为攀枝花的一张城市名片,那么,苴却砚会不会成为攀枝花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呢?

  2004年,广东肇庆市因为端砚而成为“中国砚都”。2006年,国家发行端砚特种邮票使肇庆端砚晋升为“国家名片”。1995年,攀枝花苴却砚被中国领导人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和韩国首脑。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攀枝花送展的“天工艺苑牌高档苴却砚”,被认定为“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从文化的层面看,许多人正是通过苴却砚知道攀枝花,进而了解攀枝花的。苴却砚是攀枝花的一个文化品牌。苴却砚增加了攀枝花的城市魅力。

  在思考攀枝花城市形象定位和对外宣传的着力点时,有人曾这样对我说,不要小看那一方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