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胡风和乔冠华的关系

2007-04-09 09: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古镜 阅读

 胡风在'神情无绪'中想到致信乔冠华,不但是因为他与乔是相知多年的朋友,而且他认为乔对他所坚持的文艺理论是理解的。

    有'才子'美誉的乔冠华早年在德国留学时,学的是哲学。虽然他后来在香港主要是以撰写国际评论而名噪一时,但是,对哲学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是他所钟情的。1943年回到重庆后,乔冠华等人创办《群众》杂志,登载了陈家康、胡绳以及乔本人写的探讨哲学的文章。此时也在重庆的胡风,'感到这是在国统区讨论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因而对乔的做法表示支持。胡风正筹备出版《希望》杂志,'也准备发表一点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胡风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乔冠华的支持。乔特意为《希望》翻译了《费尔巴哈论纲》一文。

    在这一时期,胡风与乔冠华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胡风回忆说:乔冠华对当时的文艺实践情况很不满意,常和我谈对这方面的意见……他对我的刊物和文章是同情的、理解的,还特意为第二期译了诗。在反教条主义这个问题上,特别有共鸣。

    (《胡风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因为有'共鸣',所以乔冠华对胡风在桂林时期所发表的文章很赞赏。在胡、乔二人'一道去喝茶'时,乔冠华曾表露过这一想法。

    胡风回忆说:谈到我在桂林写的文章,他觉得我是在不顾一切,意即,我批评错误倾向,完全不顾及误会和攻击。谈到整风,我说,现在出现了用教条主义反教条主义,他表示了同意。这使我很高兴,引为知己。他到重庆后,和陈家康感情相投,常在一起,我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一起谈天。(同前书)乔、胡在重庆的这种友情,在后来胡风遭批判时也被旧事重提。

    1952年周扬在上海和胡风谈话中,就曾指责胡风和重庆的'才子集团'指乔冠华等人的亲密关系。

    其后,胡风因文艺理论问题招致批评,乔冠华等人的文章,也受到董必武等中共南方局领导人的批评。尽管乔冠华就此在理论上与胡风有了不同,但是,两人惺惺相惜的友情还依然保持着。

    1948年,胡风返回上海,乔冠华去了香港。在香港的乔冠华与邵荃麟等人一起,对胡风的文艺理论发动了批判。乔冠华在《人民与文艺》第二辑发表《文艺创作与主观》一文,点名批评胡风,给胡风的文艺观点戴上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

    这场由权威理论家出面的'批判',引起了胡风的愤怒。胡风决定自己出面答辩。虽然他竭力想使自己平和些,但一提起笔,胡风就立刻进入'状态',他强烈地感到自己的'异端'性,处于'四面包围'之中--朋友们至今还记得当年那'在屋内急步走动、目光炯炯的、浑身冒火的胡风'。带着这一愤怒的情绪,1948年9月17日午夜3时,胡风写完了《论现实主义的路》一书。

    在这部书的后记中,胡风叙述了对香港发表的文章的意见,认为香港对他的批评,在思想实质上是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在实践态度上是宗派主义,将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他还指出了乔冠华文章中的不妥之处。当然,胡风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争论在后来的日子里所导致的责难。

    《论现实主义的路》尚未发行,这年的12月,胡风来到香港,又见到了乔冠华。

    乔冠华、邵荃麟以及冯乃超三对夫妇和周而复等人,一起招待了胡风。对此,《胡风传》一书写道:'饭后,开始正式谈话,以乔冠华为主,他先问胡风对他所写文章的意见。胡风说:我写了文章,你们可能知道了。例如,你引用的黑格尔的那个理论,我花了一些力气才把它搞清楚了。'搞清楚'的意思就是驳倒了他,也就是把他的理论根据推翻了,否定了他的意见。他听了,出现了惊愕的神情。他也承认,事情是不简单,同意他们意见的读者并不是多数。……乔不好再说什么,只说他自己是经过了怎样痛苦的自我斗争才解决了思想问题,不是别人能体会到的。'

    经过'痛苦的自我斗争才解决了思想问题'的乔冠华,虽然与胡风在观点上迥然不同,但对两人之间的这份友情还是很看重的。

    解放后,北京报刊上发表了对胡风的理论进行批判的文章。1953年1月前后,胡风有一次去看乔冠华。在两人的谈话中,很自然地谈到了林默涵发表在《文艺报》上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文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乔冠华还是对胡风说:'我过去是你的朋友,现在是你的朋友,将来还要做你的朋友。我觉得,把问题摊开来谈,花几天工夫一定可以谈得清楚。我觉得,这个关一定可以过去。

    而耿直的胡风或许对乔冠华仍有怨气,所以并不理会他的表白,反而抢白说:'我从来没有抱过关思想。'

    以乔冠华当时的身份,胡风的话自然让他有点下不来台,他只好说:'我的话说错了……'不过,或许为了安慰乔冠华,胡风最后还是告诉他,自己打算好好检查,长期检查。乔只好说,那就将来再说吧。

    到了1955年年初,对胡风思想的批判运动已波及全国。在此期间,始终坚持自己观点的胡风,也不得不写出了《我的自我批判》。

    这年3月的一天夜晚,乔冠华又一次来看望胡风。同乔一道来的还有陈家康和邵荃麟。这次持续很长的谈话,主谈的是乔冠华,主题还是胡风的文艺思想问题。乔冠华传达了总理的指示:'应检查思想,应该打掉的打得愈彻底愈好,这才更好建设新的。但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包,包不是办法。'

    乔冠华还是希望胡风能积极地检讨自己的问题,并苦口婆心地劝道:'别的不说吧,你跟党这多年,至少是你没有积极提出要求入党,这在思想上应该检查检查,也可以回忆一下历史情况,看有什么问题……'邵荃麟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他对胡风说:'你老指责宗派主义,左联的事情我不清楚,至少我和你的关系应该是没有宗派的,但你也把我划入宗派了……'而陈家康只是认为胡风的问题'一切可以说是一个认识问题'。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乔冠华厉声打断了:'家康这个同志就有这个毛箔…'

    陈家康嗫嚅地红着脸不再说下去了。

    这次谈话过后两个月,胡风就被逮捕。从现有的材料看,这应该是乔冠华与胡风的最后一次接触。乔冠华的信中所说1955年'曾去劝过他一次',也应该是指的这一次。

    这次谈话,乔冠华显然是受命而来的。指派他来的人,乔的信中说是陆定一,但是从乔向胡风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来看,或许周恩来也知道这次谈话,并也给乔作过指示。

    但是,胡风绝不会想到两个月后的结局,当然更不会想到,十年监狱生涯后被判刑还要被驱逐出北京的结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