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决定接父亲到城里住,也好让老人家享享好时光的清福。哪知父亲进城的第二天,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屋里屋外的走来走去,似乎浑身的不自在。待到第三天吃早饭时,父亲难为情地说,给我找点活干吧,照这样闲下去,怕要闹出病来的。我笑笑说,城里不比乡下,哪还有适合您老人家干的活?都辛辛苦苦一辈子了,还是清闲清闲吧。心里想,父亲刚到一个新环境,短时间内不适应,日子长了自然就会习惯的。
真没想到,我高估了父亲的耐性。中午下班时,他老人家已经端着一只大脸盆,用块旧毛巾蘸了水,正有板有眼地擦拭楼梯呢。看他那一丝不苟的劲头儿,比妻子清理厨房卫生还认真。我猜想,父亲或许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家劳动惯了,一时停不下来,通过整理楼道卫生缓冲一下也未尝不可,因此,对老人的积极行动未加劝阻。更出乎意料的是,我和妻子的默许,反助长了父亲义务劳动的热情。几乎每天清扫一遍整个楼道的卫生,还把楼梯的木扶手擦了又擦,如同打理家中一件心爱的小摆设。不久后,又买来一把竹制的大扫帚,干脆把“工作”的范围扩展到楼前的过道上。每天早晨天一放亮就起床,不惜累得满头汗水,也总是把人行道上的边边角角,收拾得干干净净,清爽宜人。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位不知内情的邻居说,这楼上什么时候聘来的保洁工,别看是个干巴瘦弱的小老头,还蛮称职的。我想,该是对老人说“不”的时候了,于是故作不满地对父亲说,放着舒坦日子不过,别再没事找事了!父亲却呵呵一笑说,好小子,你算说对了,忙的时候事找人,闲的时候人找事,爹眼下是个大闲人,有些活啊,就得自己寻着干。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也只好因势利导了。我很快帮父亲联系到一份可发挥余热的“工作”,去农贸市场搞卫生。雇主每月付给300元的劳务费,工作量不算小,报酬却少得可怜,一般人难于接受。可当我把这事说给父亲时,他老人家竟然兴奋得像个孩子,连声说好,太好了!我歉意地说,这活儿又脏又累,钱又这么少,实在不理想。父亲说,什么钱多钱少的,能有份差事做,就已经很不错了嘛。 父亲正式上岗后,每天凌晨三点钟起床,而后骑上自己购置的小型三轮拖斗车,赶到位于城东的一处农贸市场,先把垃圾扫成堆,再装车运到两里路以外的垃圾存放点,一直忙到早晨7点多,才能回家吃早饭。这般辛苦的工作,别说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就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难以承受。 今年春节后,父亲先前服务的那处露天农贸市场,被一座新崛起的现代化超市所取代。老父亲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可他照样闲不住,除了像以前那样楼里楼外的学雷锋,又增加了一个新项目,那就是骑着三轮拖斗车,到郊区的田间地头挖野菜。什么水荠菜,面条棵呀,嫩生生的马齿笕呀,全是城里人喜欢食用的鲜美野味。父亲总是把挖来的野菜分类洗净,再分发给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邻居们去享用。每当父亲为此听到几句夸赞的话,便对挖野菜的事更加乐此不疲,妻子也顺便赚得个好人缘。而我担心的是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父亲的安全是个大问题。于是再次劝说父亲,年龄不饶人,别再没事找活干了,更不能骑着车子到处转。父亲照旧是呵呵一笑,不以为然地说,啥叫干活你懂吗?人只有不停地“干”,才能更好地“活”,多“干”些于人于己有益的事,“活”着才有滋味呀。 我的父亲没有文化,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在一般人看来,说话似乎不够水平。别人说,生命在于运动,父亲却认为生命在于劳动。虽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则有着极大差别。他或许并不真正懂得劳动使人类得以进化,使生命变得更加完美这一类深奥的道理,但他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加以证明:有益的劳动可以创造财富,是衣食之源;正常的劳动可以强健筋骨,生命由此变得更有活力。他还懂得: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却尽享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那叫寄生虫!倘若人们都能将劳动认识到如此境界,那么,我们的民族会更强盛,我们的社会会更安定,我们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