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百年大师叶浅予

2007-07-03 08: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印度婆罗多舞(国画)  叶浅予

    “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凭借这句话,我国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叶浅予走完了他的一生。在纪念叶浅予百年诞辰之际,6月13日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主办的“叶浅予百年诞辰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黄苗子、丁聪、娄师白、邹佩珠、靳尚谊、冯远、刘大为、潘公凯、范迪安、龙瑞、王明明、刘中军等艺术界的前辈和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艺术来源于社会也回归于社会

    叶浅予一生手不停笔,为世人所重,创作了大批的艺术作品。其速写盈箱满匣,数以万计,在此次展览上,展出的150余件作品分16组首度面世,既是叶老关注人民生活、勤奋劳动的精神显示,也为当今艺术学徒提供了极佳的速写范本。集中反映了叶浅予绘画发展不同时期的风格和面貌,是叶浅予艺术轨迹全方位的展现。
    叶浅予曾说过:“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都是社会的、都是人民的,所以也要回归于社会。”叶浅予研究会秘书长叶洪涛告诉记者,由于叶老生前奉行这一宗旨,所以去世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珍贵画作分别捐赠给了不同艺术机构,家人只剩下不多的几件纪念性作品,根本不够办展,因此这次展览的作品都是中国美术馆向各方借来才得以展出。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在他的印象中,叶先生生前画过的速写无数,口袋里永远装着速写本,这已经成为艺术家叶浅予的“符号”——“把叶先生称为世界上画速写最多的画家并不为过。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叶先生曾自减画价,以利大众收藏,此举为画史独一无二之美谈。”

借西为东的漫画人生

    叶浅予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叶先生在1927年开始参加中国的美术运动,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漫画会。中国美协副主席杨力舟说:“当我看到给抗日将领颁发纪念章时,就想起了漫画工作队。在抗战八年期间,叶先生领导的抗战漫画队一直活跃在革命的队伍中,投身到北方战争中做政治宣传。这个展览更要挖掘、了解叶先生所做出的贡献。这不仅仅是叶先生一个人,也包括当时一批在国统区活动并为抗日做出贡献的画家,需要一个比较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评论家李树声说,叶浅予是中国的画家里既非留洋学生又无名家师承关系的艺术家,他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他的《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画了10年,以幽默的构想、犀利的笔锋针砭时弊、鞭挞丑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家喻户晓。1948年他创作的旅美漫画组画《天堂记》,造型夸张、构思幽默、讽刺辛辣,以他自己的遭遇为契机,挖掘美国社会生活的伤疤,开创了中国现代漫画史的新篇章。当时,他的漫画成为大众传媒真正的畅销书,以知识分子的视角关怀民生,并把他们描绘在自己的画中。他说,沉默并非说明漫画界整个放弃了工作,在沉默中,正是我们反省过去和计划未来的好机会。所谓物质的困难,自然要想法冲破他!

赤心白手 桃李天下

    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激动地说,我们在学画画的时候,都临摹叶先生的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回忆说,叶浅予之所以受到画坛的广泛尊重和爱戴,不仅在于他自强不息、探索求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耿直磊落、胸襟开阔的人格和人品。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讨论中国画要不要笔墨问题的时候,叶先生强调,注重笔墨、临摹传统、重视写生。所以他在重视传统和笔墨上是发展了徐悲鸿的艺术思想的,同时不断地加强规模的训练。叶先生能认识到并且不断修正改正,从他对中国画的看法和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在第六届全国美展时,他最早发现中国画走的路线不正确,太求大、求满。虽然有人得金奖、银奖,但是问题已经暴露了。他当时说,假如像黄宾虹、齐白石这些人送作品来参加全国美展,一定要落选的。
    叶浅予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说,他浓缩了整整一个世纪的艺术精华。非科班出身,从漫画入手,画未到,意已到。在教学上,勤于思考,总是站在时代的潮头。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永远灼烁着两道犀利的目光,在不停地审视着世界。邵大箴说,叶先生面对社会与人生,总是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无论在侵略者面前和十年动乱恶势力猖獗之时,他大义凛然,不卑不亢,横眉冷对。在得到重新工作的机会之后,他更加无私无畏,把艺术财富奉献给人民。并将“文革”身陷囹圄期间补发的工资捐设“叶浅予奖学金”以励后学,天下桃李受其教诲,像周思聪、卢沉、姚有多等一些优秀的学生已经成为画坛的中坚力量。
    “叶先生是20世纪后半期,在中国美术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他对新社会的热情和强烈的振兴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热情,至今让我们非常感动。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中国美术界。”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说,在艺术教育方面,他跟随时代,跟进和发展了徐悲鸿的艺术教育思想。自1954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他虽然年事已高,却不知疲倦地抱定“学为人师,甘为人师”宗旨,逐步创立了以白描为造型基础,“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新时期又提出“吞吐古今,涉猎中外,自学为主,启导为辅,尊重个性,鼓励独创”的教育方针,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性的突破。

为艺术而艺术

    尽管叶浅予以漫画创作知名,但他的艺术造诣首先体现在速写上,评论家郎绍君说,从漫画向中国画的转折,这个过渡,是有踪迹可寻的,就是速写。20世纪40年代后,他深入苗族地区看到苗饰之美,又访问印度被印度舞蹈打动,开始转为用中国画表现人物。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中的生动形象,它通过敏锐的追踪、捕捉、提炼、精选,以他心、手、眼协调一致的独到功力,刻画了众多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说,叶先生在求新中追寻着永恒。《荷花舞》、《夏河装》、《婆罗多舞》以及梅兰芳、程砚秋的戏装人物造像等,笔线劲健、色泽润丽,深为观众喜爱。其工笔人物画《中华民族大团结》及革命历史画《北平和平解放》造型精谨,妙含中国重彩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堪称红色经典。后期所作《富春山居新图》长卷和《长安怀古》组画则见证了老画家不断扩充画材、变换思维方式和艺术语言的创造精神。正如徐悲鸿所说,“叶浅予的国画一如其速写人物,同样熟练;故彼于曲直两形体均无困难,择善择要,捕捉撷取,毫不避忌,此在国画上如此高手,五百年来,仅有仇十洲、吴友如两人而已,故叶浅予在艺术之成就,诚非同小可也。”
    叶浅予百年诞辰艺术展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回应着历史的心声,是20世纪美术发展的缩影。故李树声说,21世纪的中国需要叶浅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