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以艺术之名,为奥运喝彩

2007-07-31 0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摄影家许彬的作品记录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
成功后,北京群众欢庆胜利之夜精彩、感人的场面。

    伴随“奥运”的迫近,中国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在为2008年的这场盛事摇旗呐喊——艺术界众多展览和活动主题都与之相关,在人文奥运的大旗之下,200位国画名家注目联合国,“全球华人笔墨丹青迎奥运”全情启动,近200位书法家欣然命笔颂扬奥运,摄影家们也将奥运的场馆建设、申奥成功之夜的精彩瞬间抓进镜头,艺术家关玉良以巡展的方式为奥运助威……2007年,没有任何一个主题像“奥运”这样,赢得了各种艺术门类一致的追随——礼赞奥运精神,弘扬民族自信,成为中国艺术界统一的喝彩。

以艺术的名义,与奥运相约

    4月28日,“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黄永玉、杨力舟、刘大为等200位中国画家将世界各国的美景美物美情艺术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冰介绍说,当全中国人民都在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北京奥运会贡献一份力量的时候,秉持“人文奥运”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策划了“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创作活动,并举办了这次画展。展览经过了半年的筹备和创作,200幅画作分别以192个国家的标志性文化象征物为主题,如建筑、风光、民俗风情、国花、国鸟等,再加上联合国大厦及国际组织建筑等有关内容,以不同风格和形式予以表达。 
    6月8日,主题为“全球华人笔墨丹青迎奥运”北京奥运书画征集活动在中国美术馆启动,这项活动由北京奥组委授权开办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主办,特别面向全球书画领域,邀请所有华人艺术家创作奥运书画作品,作品形式包括书法、国画、油画、版画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宣传人文奥运,激发公众及国际友人广泛参与北京奥运会的热情。活动在进行中还会配合第29届奥运会,在奥运火炬接力城市举办巡展活动,国内首个接展城市已确定为奥运火炬接力城市之一的云南丽江。活动筹备阶段就已收到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英国的华人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情感。
    7月7日,为迎接奥运倒计时400天的到来,“擎起奥运大厦的人们”专题纪实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的作品不仅记录下“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的身影,也抓住了一线工人们在烈日炎炎下挥洒汗水的瞬间。20多名来自“鸟巢”建设工地的工人观看了摄影家镜头记录的他们的真实生活。据悉,参展的150幅作品是从上万张作品中遴选出来的。

书写奥运的人文颂歌

    7月21日,“跑道”铺进北京中国美术馆,“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的开幕式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杨炳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北京广播电台台长汪良等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林祥主持。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中国在奥运举办的第40个年头里才得以跻身其中,75年后的中国将成为第29届奥运会主办国,为世界展示延绵不衰的中华文化。
    中国人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奥运精神的礼赞,通过书法艺术来歌颂奥运则是最为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中国美术馆迎奥运的一项重要活动,此展览从筹备到开幕历时5个月,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说:“书法文化与体育文化相融合来凸现人文奥运的主题,也可以说用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以当代的表现手法奏响人文奥运的颂歌。193位书家中自撰诗词的有54人,其余或书写与运动有关的诗、词、文、赋,或书写与奥运相关的歌词、名言警句等。其内容紧扣奥运主题。”中华文化在东方文明中最为强势,世界几大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字语言能够在时过境迁后流传下来,“中国”一词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并且汉文化语言沟通其表现形式是汉字。杨炳延说:“我们用书法艺术来歌颂奥运,充分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符号概念,也体现了这一古老赛事的精神。”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书法艺术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中国‘艺中之艺’。”真正的书法家同时也是国学家,其博大精深唯行家才能知其所以然,一笔写错满盘皆输。作为美术馆来说,展示方式要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得以解读展品,对此,美术馆将每一幅作品的作者照片、简历和书法内容的释文附在旁边。“在展厅里,年轻人可能一走而过,中老年人会认真地看。如果我们的年轻人不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那么书法艺术将难以很好地传承下去。”为了最大程度地表现书法艺术魅力,中国美术馆编辑出版的《翰墨颂歌·迎奥运书法邀请展作品集》均采用繁体汉字呈现。杨炳延说:“国外研究中国国学的人士大多阅读繁体字。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如果到国家图书馆去看善本,因都是繁体字,理解就比较困难,但是书法家写字还都是繁体。”开幕式上,范迪安代表馆方赠送给北京奥组委500本作品集。
    此次展览旨在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奥运,用书法艺术体现人文奥运的精髓——“以文化人”的目的。同时加深广大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时代淡化书法实用价值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大众的书法审美意趣和价值观念,使广大观众能够通过这一规模宏大的书法展览,感受中国书法艺术无尽的魅力。跑道的终点也是起点,奥运不仅带给世界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同时将国人带向国学文化传承与探索的征途。

一个艺术家的奥运巡展

    由北京奥组委批准并支持、中国残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喜迎奥运、祝福残奥——关玉良奥运艺术作品巡展”大型公益活动5月29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关玉良为奥运会、残奥会新创作的陶艺、彩墨、油画等近300件艺术精品将于9月开始在北京、深圳、杭州、上海、成都等十城市进行巡回展出。展览活动结束后,组委会将对部分巡展艺术作品进行拍卖,所有收益全部用于支持中国残奥事业。这次巡回展旨在向社会展示中华民族艺术和奥林匹克文化融合,体现艺术博爱与残疾人事业的融合、艺术精神与残奥精神相融合,用艺术去营造文明、和谐、欢乐、友爱的人文奥运氛围。
    北京奥组委有关人士评价这次展览活动是“中国艺术家用勇敢的目光,用真诚和爱,用中华文化艺术的自信,面对世界寻找人类共同的艺术人文共鸣的有益尝试。” 
    在保持民族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让中国水墨艺术特有的色彩魅力与造型艺术相融合,让中国水墨、雕塑、陶艺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融合,是这批作品的共同点。然而更让人关注的是其中中国文化的内容,中国民族的元素以及自信向上的状态。一批被关玉良称为“国娃”的陶艺作品成为代言:他们是山里的孩子,淳朴、无拘无束,有着原始生命本初的活力与张力。他们形态各异,活泼调皮,光着屁股,咧嘴大笑,代表了艺术家对未来中国人的一种期望。而他们身上布满地道的中国符号,团扇、牡丹花、龙、中国红等等,传达出北京奥运首先应该是地道的中国文化这一理念。
    的确,这样的幸运并非人人都有。谁都知道,没有对个人综合实力的考量,幸运不会降临在关玉良身上。对此,艺术家关玉良感受最深的却是:“奥组委以其极开放的胸怀,包容个性化的艺术家及其创作。每个中国人都在为北京奥运激动,我也一样,作为艺术家首先要关注社会,有责任感,要关注人们的精神。而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是我们骨子里、创意中、作品中丢舍不掉的精神符号。” 
    怎样在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张扬民族文化的自信,把文化推到前台,但愿关玉良的个人奥运巡展能引起人们更多的思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