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奥运雕塑全球巡展归来

2007-08-13 22: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同一个梦(雕塑)   王卫宁

    作为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官方重要活动,由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08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汇报展”8月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近400件艺术作品免费向公众展出。这些作品已在全球20多个城市进行巡展,至今已走过四万里。展览分为奥运景观雕塑方案、放大主题雕塑、足球起源情景群雕三部分。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开发奥运景观建设资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积累文化遗产。

作品行程四万里,观众选票300斤

    “2008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是一项历时三年的奥运主题文化活动,自2005年8月8日启动。截至2006年3月1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世界五大洲82个国家和地区提交的方案、作品约2450件(组)。去年3月,经过中、英、德、俄、意、奥、美、韩等国17位专家组成的艺术评委会认真评选,386件(组)雕塑方案、作品最终入围,其中优秀方案、作品290件(组),本次活动的金、银、铜奖作品29件将从中诞生。活动组委会主任袁熙坤说:“我们定向在国际范围内选择了最优秀的雕塑家,他们都具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他们是雕塑界当之无愧的‘国际健将’。”
    2006年6月23日至7月中旬,2008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分别在北京的两处展场开幕,先期启动了全国首轮巡展。为了让更多的外地及国外观众欣赏到这些雕塑作品,组委会将小型雕塑方案加工复制,开辟了多条展线同期在国内外巡回展出。现在,这些作品已在全球20多个城市巡展23场。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秘书长邹文说:“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之前,巡展活动还会在各地进行。有意参加这项活动的艺术家依然可以向大赛组委会提交作品参加巡展,但这部分作品将不参加评选。” 
    为了适应巡展过程中的运输需要,在奥组委建议下,多数雕塑作品都采用玻璃钢或其他硬度较高的材质。经过两年多的展出,展品几乎没有出现过人为和自然损害。目前最终评选还在进行中,组委会也接受观众实名制选票,每位观众可以从巡展作品中选出29件优秀作品,观众的选票在最后评选中占50%的分值。邹文说:“在去年的王府井巡展群众投票中,我们收上来300多斤的选票,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是这次活动成功的基础。群众投票完全出于自愿,没有任何奖励措施。”

观众“看不懂”, 专家来解读

    据了解,这些从全球90多个国家遴选出的展品不仅有“浅显易懂型”,也有“抽象独特型”。有关专家解释说,这正体现了奥运雕塑展公众性和前瞻性并重的特点。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大部分雕塑作品灵活运用了传统雕塑语言,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像山东“蹴鞠之乡”临淄送展的大型群雕《蹴鞠之光》,由30余组、300多个人物组成各种蹴鞠动态,充分展示了历史上“世界足球之乡”的面貌。一件名为《古往今来——鞍马之俑》的雕塑作品则将中国古代的陶俑造型和西方现代鞍马运动巧妙融合,陶俑优美的飞跃造型引得参观者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还有很多作品,如《中山装掷铁饼者》、《硕果》、《五行》等,融古今中外文化元素为一体,以独特的视角诠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并非所有雕塑作品都如此“一目了然”。记者发现,现场不少国外选送作品就引起了参观者的不解——一位女士身着泳装,胖胖的皮下脂肪呼之欲出,作品名为《运动》;三大块不规则几何体的组合却称为《规则》;而一红一绿,中间挖了5个洞的两个长方体组合雕塑名为《碧玉》……这一部分奥运雕塑让观众们最好奇,大家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是“这是什么呀”!
    面对观众的疑问,邹文表示,这正是奥运雕塑作品留给观众的“悬念”:“我们当初的征稿标准之一就是通俗易懂。其实,我们也是承担了一定的学术风险,因为当前雕塑界、艺术界流行一些艰涩的语汇以表现作品的学术性。考虑到奥运雕塑强调的公众性,我们强调了‘通俗’标准,可以看到90%的作品都浅显易懂。但是,我们征稿的另一重要尺度就是不能丧失、妨碍作者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因此才出现了一些风格独特,观众暂时‘看不懂’的雕塑作品。”
    记者注意到在雕塑图录中,来自中国的作品都由作者对题目加以阐释,而国外作品的图片说明只留下一片空白。邹文解释说:“国外艺术家普遍拒绝解释,他们不想用雕塑以外的语言告诉观众如何理解自己的作品。”袁熙坤认为,部分观众的不同意见侧面反映了大家对这次展览的重视,不同的作品反映了不同的雕塑理念,他们共同构成了奥运雕塑作品健康的生态结构。

奥运雕塑的去向

    距离第29届奥运会还有一年的时间,奥运结束后这些雕塑作品的去向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说:“所有参加巡展的艺术家在提交作品的同时,也同北京奥组委签订了著作权无偿转让协议。目前已有举办过巡展的城市向奥组委申请认领其中的作品,希望可以放置在自己的城市中。认领工作已经开始,我们会优先考虑各大体育场馆和参与巡展的城市。”据邹文介绍,一些小的雕塑方案,有可能作为微缩礼品赠送给各国友人。
    赵东鸣说:“这些雕塑作品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文化使者,在世界各地宣传奥运,宣传北京,宣传中国。组织这次活动就是要为北京奥运会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给城市留下永久的回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