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德国汉学家顾彬:金庸写作方式过时 不能代替鲁迅

2007-09-02 22: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阅读

  著名报人,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因最近其作品出现在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而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一个德国教授、汉学家,正在以罕见的热情和强烈的批判态度,介入到中国当下的文化争论中来。

  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Ku-bin)继去年屡次发表关于对中国文学的观点后,上周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谈及北京高中语文教材篇目存废问题(去掉《阿Q正传》,增加《雪山飞狐》)引发的“金庸战鲁迅”的争吵。他评价鲁迅是中国20世纪最能代表现代性的作家,金庸只是个传统的作家。

  “对我来说,金庸在写作上代表的是一种退步,”顾彬表示,他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读者不愿意读鲁迅的作品,“因为鲁迅作品中的叙述者是一种不可靠的现代性的叙述者,读者不愿意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不停地思考‘叙述者的立场是什么’、‘主人公的立场是什么’、‘我自己的立场又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金庸作品中的叙述者什么都告诉读者了,读者也不需要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

  他还表示,对德国当代文人来说,金庸的写作方式早就过时了。“100年后我们还会看鲁迅,但是不一定还会看金庸。”

  此前,顾彬曾多次以会不会外语作为标准,贬低中国的当代小说家,由于打击面过大,他的观点遭到了许多人公开的质疑或反击。

  “德国之声”介绍说,顾彬曾在1990年代编译出版了一套6卷本的德文版《鲁迅文集》。他翻译的德文版鲁迅书信也有望于今年年底出版发行。

  顾彬说,现在大部分中国学者看不懂鲁迅作品中深层次的意义。因为他们不懂外语,即便是懂一点英语,但是不会德语和日语。因此他们无法透过德国文化和日本文化来阅读鲁迅的作品。

  他以尼采举例:“鲁迅读过尼采的德文原著,他的作品中有很重的尼采的痕迹。所以有人把鲁迅比喻成‘中国的尼采’。尼采是一个伟大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思想家。如果只是阅读译本,你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危险性。对我来说,鲁迅也是一个非常可怕危险的思想家。那么,看不懂尼采原文的学者又怎么能比较出鲁迅和尼采之间的相似性。”(文/王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