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山鬼:苴却砚上的古代文学形象

2007-10-12 09:24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萧云从 阅读

 与十几年前相比,攀枝花的苴却砚店数量大增,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闲暇时去砚店参观,如同进入了砚雕作品展览馆。一个砚店如同一个展厅,那些风格不同、题材各异的苴却砚,足以让人体味到设计者的匠心和砚工的雕刻技艺,得到美的享受。

  砚是地道的中国特色文化,不单是作为文房四宝的砚台本身,也包括砚上雕刻的题材和雕刻手法所承载的文化。砚的雕刻是否精细和准确到位,反映出砚工的雕刻技艺;砚上的雕刻题材所包含的内容,则反映出砚师或者设计者的文化修养、文化品味和文化底蕴。

  在一家砚店,我见到一方以浮雕浅刻手法创作的苴却砚,砚的名字叫《山鬼》。这个砚名让人联想到屈原,联想到《楚辞》,也联想到《楚辞》中的《九歌》。细看砚上雕刻的人物和场景,方知砚雕的内容的确是取材于《九歌》中的《山鬼》。

  《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时楚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的一组乐歌,共十一首。《山鬼》是《九歌》中的第九首。所谓山鬼,就是人们所说的山神,因为没有得到天帝的正式册封,未能位列仙班,所以不在正神之列,故称山鬼。郭沫若先生根据一番考证推断,认为屈原所写的山鬼,就是巫山神女。巫山是楚国境内的名山,巫山神女是楚民间最喜闻乐道的民间神话。元明时期的画家依据屈原诗中的描写,创作出窈窕动人的女神形象。徐悲鸿、傅抱石等许多画家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了许多美丽的山鬼形象。

  屈原笔下的《山鬼》是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诗中描写这位神女披戴着山花香草,骑着赤豹,满怀喜悦地到深山之坳去与恋人约会。《山鬼》砚的设计者根据自己对这一人物的理解,设计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形象。在砚师的刻刀下,这位被“人性化”了的神女端庄秀美,迎着山风,长发飘飞,袒露的形体光洁如玉,婀娜多姿,正含情脉脉地向山下凝望。她的身边,一只静卧的赤豹正扭头向主人回望。粗犷与柔美,野性与灵性,两个差别巨大的生命就这样和谐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苴却石上天然的青花被砚师巧妙地用作赤豹身上的花纹,天然的树形藻纹被保留下来用作荒野的草木,十分传神。绿色的石膘被雕刻成蕉叶、树枝、山石和流云;一块粗粝的紫黑石被保留下来,与那道横斜砚面的天然金线一起,构成了神女约会的深山谷坳。苴却砚《山鬼》中的人物是砚师的一种再创造。人性化了的女神体态丰腴,曲线玲珑,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趣,既符合诗中的情节和意境,也适合浅浮雕线面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山鬼》砚是一方以传统歙砚雕刻手法制作的苴却砚。

  制作一方好砚,不仅要有精湛的雕刻技艺,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赏砚不仅是对砚工雕刻技艺的欣赏,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略和欣赏。《山鬼》砚,让人再一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