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砚痴

2007-12-28 08:41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何涛 阅读
 方的、圆的、扁的、高的、不成型的……小的可以握在掌中,大的可当面盘。在一堆刚雕出来的华丽的新砚中,各种古砚令人眼花缭乱。

  砚的主人是张竣山,苴却砚行当里的名角。雕砚人收藏古砚,故事听起来就有趣了。看我听得有趣,张竣山从房里的各个隐蔽处浩浩荡荡搬出了几十方旧砚。在搬来抬出中,张竣山开始讲起了砚台的发展史。每讲到一段,他居然都能拿出典型案例来,仿佛一道魔光,让那些陈旧破损的石头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他抠着一个带脚的小石架说:“这是辟庸砚,仿建筑,堂中磨墨,周围有渠分流多余的汁,应该是古人席地而坐,砚台放置地上,脚架方便抄手去取。”其中有个巴掌大的砚,正面有两只鹿对立,中间似太阳的光轮。砚背若隐若现写有诗文,文后一排小字:“嘉庆甲子九月晓岚”。据主人说,此方砚是他花几十元从纪晓岚家乡收来的。

  “为砚而藏,为研而藏”,我为张竣山的砚痴所感动。在那堆老砚中,藏得最多的当属苴却砚,而张竣山的藏砚爱好也始于苴却砚。

  出于职业习惯,或是个人兴趣,做砚的张竣山着迷于苴却砚的发展史。从宋朝最早对苴却砚(泸石砚)的记载起,有关信息散见于书本或传说,深究下去,也就展开了一部庞杂的研究与收集,直至对各种时期的砚都了然于心。他拿出一个薄方老砚,说:“这就是宋朝典型的苴却砚,造型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砚池边沿有朱红色的颜料。”张竣山很是自得地说:“那是朱砂痕迹,从这个推测,当年应是方官砚,也是人们常说的朱批。”

  随后,他又端出一个带盖的老砚,砚身上雕了个龙头,龙尾则在砚盖上做提手用,他掀开砚盖,堂内有点黄晕,他激动地指给我看:“这是明末清初风格的,看到没有,当时已发现并开始使用苴却石材的膘了,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很多创作灵感。”

  张竣山藏的老砚价格都不贵,这也是他能放正心态从容藏砚的根本,按他的说法,基本上那些老砚的收价都在百元左右而已。当然其中也有例外,他端出一个面盘大小的圆砚,这就是他收得最贵的砚。从他的口气推测,估计花了上千的人民币。舍得花这笔钱,源于背后刻的字“永仁石头”,那是1933年,某爱砚之人“漂渌于云南楚雄置此”,是方地道的苴却砚。曾有外地人开价2000元要收此砚,张竣山拒绝了,他说:“此方砚的价值不在金钱,那是苴却砚之根,要发展苴却砚,除了创新艺术表现方法外,更要深掘其历史,让苴却砚在丰厚的历史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关于那方是不是纪晓岚用过的砚,我们建议他拿去央视鉴宝节目去鉴定一下,他很淡然地回答:“我也就是从做砚的角度,花点钱研究砚史,真假都无所谓。”然后他又继续捣腾那些旧砚,认真地讲砚史和藏砚的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