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相声和写作

2008-01-11 08:5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陈志龙 阅读
 那天看到一篇征文,是一个熟悉的文友写的。短短一千多字,十分感人,写的是他当年在县城参加高考,他父亲中午给他送午饭——两个馍馍,结果在过马路时,父亲被车撞了……看完文章,鼻子有些酸酸的,可是忽然想起前几天去他们家,亲眼看见过他父亲。

  可能是继父,我想。奇怪的是他继父为什么和他长得那么像?好奇之下,终于忍不住打电话旁敲侧击地想弄明白。最后才知道他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为了争取一千块钱征文奖金。

  按我们老家的规矩,诅咒长辈死是大不孝,要遭天谴责的。那位文友老家在更落后的农村,想必这类习俗更是严格,为了憧憬中的一千块钱让老爸被车“撞”,真是够下本的。吾辈下不了这种狠心,难怪文章没法感人,什么奖都没有得过。

  以前觉得当相声演员的亲戚最倒霉,父亲、母亲、姑姑、舅舅……在相声段子里,这些人常常“死去活来”,有的不知道死了几次。如今相声不行了,实在是相声演员亲戚们之大幸,他们得以好好“活着”,而写手们的亲戚却遭了殃,他们往往比相声演员的亲戚“死”得更惨。

  以前的相声演员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比如上嘴唇挨下嘴唇就“出国”游了一趟。现在这样的梦游术也传给了写手,我们本地一“作家”就在文章里周游列国,写了许多游记,连巴勒斯坦、列支敦士登都去过。那天教育系统开会,恰好遇见了这位现代徐霞客,谈及他“游”出了不少稿费,正羡慕不已。他却摇了摇头,说再也不游了,有群众私下议论他“腐败”,偷偷用公费出国旅游……“我一个小科长,哪有那么大权力?这些年,我连省都没出过。”他苦恼地说。

  为了“艺术”让家里人“牺牲”,代价已经不小了,再去牺牲自己的名声,算下来几个稿费赚得实在不值,看来俺还是老老实实写点不感人、不新奇的平淡文章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