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2008-01-18 23:0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吴丽萍 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乡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与素质教育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

  校园文化由学校校舍环境、设备环境、自然环境、精神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竞争环境等构成,单靠哪一方面或顾此失彼是不能发挥整体效应的。因此,必须建设好校园环境的各个部分,并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硬件和软件、物质和精神。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抓好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建设。素质教育的含义,一是“面向全体”,二是“面向提高”,三是“主动发展”。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从德、智、体、美几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否则,就不可能“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也就不可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注重抓好“爱”的人际关系环境建设。学校的人际关系涉及面广,包含师生群体关系的各个方面,领导与教职工、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男女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要使这些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地发展,就必须创设“爱”的人际关系氛围,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的天职,是奉献,是理解,是真诚,是关心,也是责任。只有人人都来谱写“爱”的乐章,争做“爱”的使者,让校园处处充满爱,才能建立和谐的“爱”的精神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相容的心理,在各种关系中架通情感桥梁。这样,教师才会乐教,学生乐学、求知、求学、求善、求美才会蔚然成风,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校园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注重抓好健康向上的文明环境建设。党中央最近强调,一定要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创设健康向上的文明环境,为学生今后成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潜在性

  我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式样,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独特的安排。”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总是以它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某一行为、衡量某一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隐潜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明确的指向性,在于时时刻刻、无孔不入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行为、生活习俗起着熏陶、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表明,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班集体为例,如果教室的正前方有国旗和“勤奋、文明、守纪、向上”的班训,同学们将以此为目标、为动力来共同创造优良的班风、文风、学风,端正为祖国而学习的目的;教室后面的生活学习园地,两侧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等,都能使学生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有利于受到积极的文化熏陶。以校集体为例,一所完全学校,既有简洁严明的校训,激人奋进的校歌,完善的图书室、实验室,又有校园文化知识长廊《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组建了各种兴趣小组,处处都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氛围,能让师生移步举目都能受到智慧的启迪、哲理的陶冶。同时,为学生广泛涉猎创造了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利其发挥个性特长。

  总之,学校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一切设备、设施、建筑、精神文化、人际环境等,都要为育好人才这个中心服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都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抓好各方面的环境建设,抓好硬、软件的配套建设,突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抓好了,也就是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