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记攀钢研究院钒研究所所长孙朝晖

2014-06-13 16:10 来源:攀枝花日报 阅读

  三十载筑梦 点亮钒钛光华
  ——记攀钢研究院钒研究所所长孙朝晖

  □本报记者 张中

  5月14日,攀钢研究院钒研究所所长孙朝晖带领的团队历时5年攻关,成功突破宇航级钒铝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试制的宇航级钒铝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无法生产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的历史从此结束。

  孙朝晖有许多头衔:“钒钛领军人”先进群体代表,攀枝花市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对象、著名钒钛专家、攀钢研究院钒研究所所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1984年,孙朝晖从原东北工学院毕业后来到攀枝花,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结下了不解之缘。

  发愤图强 在挫折中前行

  高钒铁是一种含钒量较高的钒铁合金,主要用作钢材添加剂,改善钢的性能,因此,高钒铁的冶炼曾经一直是攀钢钒产品开发的重头戏。攀钢集团公司花巨资从德国引进用V2O3冶炼高钒铁的设备和技术。但是在投产初期,产品碳含量大大超过标准,怎么也达不到要求,外国专家也束手无策。孙朝晖不服气,为什么在国外能正常生产,在我们这里却不能?

  于是,孙朝晖对德国和公司生产原料、工艺、现场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比较。经过多次试验,大胆提出了改造冶炼用变压器的技术方案,顺利地达到了冶炼温度,成功地把FeV80的碳含量降低到小于等于0.15%的水平,满足了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这一技术不但使攀钢钒铁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档次,而且明显降低了成本,每年给攀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在2500万元以上。

  艰难探索 逼出来的选择

  中国在钒氮合金产品开发上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正式介入研究开发,原因何在?“关键在于钒氮合金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太大了。只有美国战略矿物公司下属的钒公司实现了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他们可以在价格上随心所欲左右国际市场。”孙朝晖说。

  1998年4月,美国钒公司第一次来中国推销钒氮合金产品。在攀钢研究院的学术报告厅,国际著名微合金钢专家考琴斯基强调:美国从1968年就开始进行研究,用了20多年时间才实现商业化生产。攀钢对这项新技术表示出浓厚兴趣,当试探着希望引进该技术时,美方只撂下一句话:“技术转让和合资生产均不可能,你们只有采购产品,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

  “美国人的高傲剌伤了大家的自尊心,但也激发我们下决心干出名堂,让他们瞧瞧!”想起往事,孙朝晖心情难以平静。在这种刺激下,攀钢研究院随即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课题组进行攻关。孙朝晖和课题组人员马不停蹄,跑遍全国,进行常压冶炼炉相关信息的调研,最终大胆提出了“采用连续式常压工艺,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的思路。几经波折,孙朝晖和课题组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巩固了攀钢钒生产大企业的地位。

  植根攀西 只为“钒钛梦”

  30年来,孙朝晖一直从事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工作,先后负责或参与的课题和开发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一等奖各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申请了50项专利,有19项已经授权,其中《氮化钒的生产方法》在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中国专利20年优秀成果展中获得“特别金奖”。项目成果累计获利经济效益17亿元以上。还先后被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当代十大专利发明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众多荣誉称号。

  当攀钢钒氮合金产业化成功后,国内外许多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与孙朝晖接洽。有的企业甚至开出80至100万的年薪聘请他,但孙朝晖始终没有动摇。他说:“我将植根攀西,继续谱写中国钒钛梦的新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