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迎冬旅、创国优”环境整治工作回眸
“从前这条路段上车辆乱停,行人随意横穿公路,既不安全又不文明;现在好了,从‘迎冬旅、创国优’工作开展以来,这里是天天在变样……”日前,居住在东区瓜子坪片区的刘先生指着道路中心隔离栏和绿化带对笔者说。
绿化城市3600平方米,培植装饰盆花30000盆,建筑物轮廓亮化30000米,清除小广告50余万张……在“迎冬旅、创国优”进程中,东区把净化、美化环境作为造福辖区群众的头等大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精心打造城市中心区新形象,换取了家园面貌的日新月异。
生活在攀枝花,市民最大的愿望就是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东区把爱护环境卫生作为“争创优秀旅游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单位与个人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把爱护环境的意识根植于市民心中。该区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困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违章建筑物、自发性农贸市场和坐商不归店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东区把“全面治理、精细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具体工作中,在财政压力大的情况下,挤出专项资金聘请专人定期维护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在全市率先探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有序管理。主动协调配合市、区有关部门,积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对沿街商家、摊点进行规范。同时组建了600人的清扫保洁队伍,主要负责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组建了100人的临时城建监察协管员队伍,主要负责城市建设管理的督查、协查工作;组建了100人的治安联防队伍,主要负责辖区治安;在各街道、镇和东区人武部服预备役的退伍军人中统一招聘男性青年95名,分配到各街道和银江镇协助开展城市管理;组建了一支40人的消杀队伍,坚持对辖区卫生死角、集贸市场、小街小巷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杀虫和除四害。同时,200余人的应急民兵分队还实行24小时军事化管理,以确保城市环境整治成效。各街道、社区成立环境卫生清扫队每天上街进行巡逻和劝导,及时纠正主干道上的不文明行为,使辖区生活环境逐步得以改善。
“建好‘迎宾厅’,办好冬旅会”的总动员,激励无数市民投身到“迎冬旅、创国优”活动中来。区四大班子领导不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坚持深入各项工作现场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党政组织全力调动辖区力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机关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认领卫生保洁岗位;辖区群众拿起工具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万名中小学生走上街头,开展保护环境的专项宣传……
在这一时期,东区采用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社区发动居民参与小广告志愿清理队,设立卫生情报员,发现问题随时跟踪清理,预防城市“牛皮癣”死灰复燃。在“四化”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该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居民生活小区,全面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对小区内的保洁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重点地段清扫时间从每天早7点坚持到了晚11点。各街道组建了卫生突击队。昼夜倒班检查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发现情况及时整改。东区在城市管理局和冬旅指挥部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向市民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
为使工作更具针对性,东区落实专人深入到各社区明查暗访,查找出客运中心、钢花村、弄清线公路、瓜子坪等处需整治的卫生死角、未拆除的违章建筑物、乱牵乱挂、占道经营和乱摆摊设点,并拍成300多张照片一一分送到各责任单位和部门,限期采取措施逐项整改。违章建筑物的拆迁工作难度很大,为做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东区切实解决拆迁中的困难和问题,解除拆迁户的后顾之忧。认真协调解决安置房建设及落实过渡房、过渡资金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对一些如过渡期间拆迁户子女转学、搬迁中无劳动力、房屋产权的更换等问题一一解决落实。细致入微的工作,争取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拆迁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冬旅会的顺利举办。
在“迎冬旅、创国优”中,东区共拆除违章建筑13万平方米,取缔自发市场40余个,清理卫生死角1000多处,拆除防盗栏2300余平方米,清洗美化房屋900余栋,纠正了800余户业主的占道经营行为,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