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充分发挥规划先行作用,实现攀枝花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此,记者采访了参加“规划师·攀枝花论坛”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邹德慈。
精神矍铄的邹院士第一次到攀枝花,对“阳光钢城”赞不绝口,连称好过他的想象。在回答记者关于攀枝花如何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时,邹院士认为,任何一个城市,生态建设都很重要,这一点对以矿业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更为明显,攀枝花就属于这类城市。攀枝花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起来的,其矿业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把生态建设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一方面是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开采区生态,尽量地修补修复,只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加大投入,大部分生态都可恢复。攀枝花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尤其要重视生态建设,应充分利用攀枝花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资源利用逐步从矿业向旅游业合理转型。 对于狭长型城市形态是否会影响攀枝花发展规划,邹院士表示,相对于版块型城市,狭长型城市虽有不利于拓展等缺点,但也有其优点,比如为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提供了许多便利等。而在进行狭长型城市的规划时,也可利用绕城百里金沙江进行生态建设。因此,城市形态呈狭长型的优劣并不是绝对的,但在规划时要注意扬长避短。 邹院士认为,攀枝花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攀枝花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但攀枝花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应更多思考、研究,一方面要弘扬攀枝花精神,使攀枝花成为中国城市系列的独特例子;一方面要未雨绸缪,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探索可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旅游等。邹院士说,攀枝花是一个移民城市,具有移民城市所特有的不保守、活力充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等优势,只要充分利用,攀枝花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