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差未必是好事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提出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国际收支不平衡。2005年1—9月份,9月底我国贸易顺差是680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贸易顺差是320亿美元,十月份又增加了120亿美元。广东现在是贸易大户,按照这个趋势来算,11、12月加起来,要达到上千亿美元,顺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总额成为世界第三大国,2004年超过了日本,美国第一、德国第二,我们排第三,这说明民营经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巨额的贸易顺差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是贸易摩擦,第二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工业企业利润率增速大跌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2005年以来,出现了一些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开始回落。1—9月份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是20.1%,从绝对值来说这是不错的,20.1%的利润增长是很不错的,但是和自己比问题就凸显出来了,2004年是38.1%,六年前是40.5%的利润率,而现在只有20.1%,与2004年同时期相比回落了19.7%, 产业上下游利润差距拉大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们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的行业,例如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如果将工业企业的利润,扣除石油、煤炭这两个行业,再进行计算的话,整个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要从20.1%下降到7.9%。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有色金属这些部门,再分析这些部门,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利润,原因也不是因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单纯的价格上涨,获得较高的利润。 与此相对应的是,上游的产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下游的产业出现了利润下降和亏损的情况。所以1—9月份全国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了57.1%,这要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是2005年宏观经济运行中很重要的问题。 在谈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姚景源指出,一是我国的产业格局中,上下游的市场格局不一样。上游产品,石油、煤炭、有色金属这些产业的格局是需求旺盛,所以价格上涨,下游产业是供给大于需求,这本身就给企业下游一个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企业被迫的接受上游的动力、能源的价格的上涨,一下子就出现了利润的下滑,二是长时间的依赖投资来发动经济,投资带来两个方面,投资的时候创造了繁荣和需求,投资还要形成供给,长时间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就出现了供给、消费不出现增长的话,生产的风险就凸显了。所以有的人担忧2006年出现通缩的情况。在一些行业,因为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尤其是盲目、重复的建设,出现了行业的生产过剩。2004年的水泥行业盈利是17亿元,2005年全行业亏损4.2亿元,这就是大量的投入,导致市场的过剩。 此外,就是市场发生了变化,导致一些产品价格出现了变化,例如钢材,大家知道2005年3月份钢材的价格到现在一路走低,这些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他提到,2005年的经济如果是从基本面来看,就是中央经济会议上表述的增长较快、价格平稳、活力增强,还存在国际收入不平衡,贸易差大以及工业企业利润回落,亏损上升,这是需要2006年我们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来解决的问题。 2006年整个政策倾向消费 关于2006年的经济工作,姚景源称,最重要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如何平稳较快的增长,很重要就是要稳定经济政策,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在2006年的经济工作上要注重内需,内需里面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应该更加注重消费,消费的时候要注重城乡居民的消费,城乡居民的消费中要注重农民的消费,所以2006年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会有利于促进消费。因此,对于2006年的中国国民经济来讲,仍然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