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攀、人才强市战略

2006-03-17 09:05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1.JPG

  昨(16)日,攀枝花市科学技术暨人才工作大会在攀枝花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十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和近三年的人才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和人才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孙平、徐采洪、高方芹、邹吉祥、华铁平、柳康健、赵辉等出席会议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高方芹宣读有关表彰决定和批复。市委副书记邹吉祥主持大会,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向有关企业(单位)颁发了2004年攀枝花市钒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奖。其中,钒氮合金产品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获奖金40万元,高钛型石油压裂支撑剂产业化和钛精矿盐酸法制取人造金红石产业化技术分别获奖金20万元;颁发了2004年度攀枝花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奖;授予了孙朝晖等5名同志第二届“攀枝花创新人才奖”,伍维根等8名同志第二届“攀枝花创新人才提名奖”;命名了“市级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和“市级优秀人才示范岗”;向攀枝花环业冶金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授“四川省高钛型高炉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牌。

  孙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事人才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说,攀枝花是一座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城市,在加快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当前,我市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人均GDP的进一步提升,实现从3000美元到6000美元的跨越,单靠粗放经营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把工作的重点转变到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和生产效率上来。这些年,攀钢在钒钛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带动了钒钛产业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创新和不创新,结果截然不同,有技术含量和没技术含量,价值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努力突破资源开发的技术瓶颈,尽快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成果和社会财富。攀枝花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资源型城市,如果不能在科技创新上有大的作为,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将难以保持。确立创新发展战略,走创新发展道路,攀枝花有基础、有条件、有传统。我们一定要强化创新意识,把增强创新能力、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市科技和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创新的精神思考未来,以创新的要求谋划全局,以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以科技的跨越促进发展的跨越。为此,要优化创新机制,创建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孙平强调,推进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发展“第一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第一资源”。人才始终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推进攀枝花创新发展十分关键。一定要扎实做好人才工作,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此,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创新人才洼地建设。要扎实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保证我市各类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特别要针对我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有重点地培育、引进和开发急需人才,保证重点产业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的需要。要重点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增强人才创新能力。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积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科技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和创新人才分配激励机制。要优化创新环境,建设创新文化。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创新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孙平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在科技进步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要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和运行机制。市级各有关部门和科技社会团体要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技攻关自主创新,切实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整体合力。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柳康健在讲话中指出,2003年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强市”的战略后,我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表现在注重理念引领,科学人才观渐入人心;注重加强领导,“党管人才”新格局初步形成;注重机制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注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人才流动趋于合理;注重丰富活动载体,人才活力进一步激发。关于今后的人才工作,柳康健指出,要围绕跨越式发展目标,加强“十一五”人才规划实施工作;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围绕增强人才工作活力,加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围绕健全人才工作支撑体系,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他强调,必须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人才工作事关全局,意义深远,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保持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确保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副市长赵辉在回顾总结了“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后,对“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作了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攀”战略,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总体实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攀枝花。发展目标是:实现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实力增强。到“十一五”末,要实现全市科技进步环境明显改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为建设创新型攀枝花奠定良好基础。

  会上,市科技局和攀钢(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就落实大会精神作了发言;创新人才奖获奖代表和市级人才开发示范单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