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科技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我们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为了顺利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奋斗目标,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攀枝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攀枝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攀枝花以国家新材料基地为主要载体,依托市内外科研院所、工业开发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钒钛资源综合开发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市内外企业和资金参与钒钛资源开发,攀枝花已呈现出以攀钢集团公司为龙头,民营企业全面介入,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开发格局。四川龙蟒集团、伟建钛业、鼎星钛业、安宁钛铁、米易兴辰等民营企业全面介入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全流程的各个环节,民营经济的钒钛选矿和钒钛制品总生产能力已赶上国有大型企业。 2、新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攀枝花新材料基地已形成钒材料、钛材料、钢铁新材料、磁性材料等几大特色新材料产业,产业由点到面,规模不断扩大。钒材料产业以钒氮合金、钒铝合金、五氧化二钒、高钒铁、钒渣等为主导产品,步入世界三大钒产品基地行列;钛材料产业产品有钛精矿、钛渣、富钛料、硫酸法钛白等,钛白粉产量在国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在开发的氯化法钛白、金属钛等将把攀枝花打造为全流程钛基地;新型钢铁材料产业沿精特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做大做强,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形成板材、管材、带材、高速重轨、H型钢等高端产品;其他产业包括磁性材料产业、二次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等也正在形成和壮大。2005年全市新材料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0.4亿元,为全市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3、高新技术产业化攻关取得成效。以新材料基地为依托,相继实施了高钙镁钛铁矿硫酸法低污染钛白产业化示范、高钛型石油压裂支撑剂产业化攻关、利用含钛冶金渣生产高档黑瓷产业化研究、利用高钙低品位含钒钢渣提取V2O5工业试验、纳米二氧化钛产业化技术开发、钒钛铌多元合金高铬耐热耐磨铸钢件的开发研究、钴硫精矿综合利用研究等一系列科技攻关,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4、重大瓶颈技术攻关取得突破。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工艺、融盐电解TiO2制备海绵钛、新型氯化装置热态试验、钛白包膜后处理、钒基贮氢合金制备与开发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或阶段性突破,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延伸钒钛产业链、实现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5、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成果显著。攀钢(集团)公司实施的“高回收率制取三氧化二钒及钒氮合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成功地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使攀钢钒产品生产规模上了一个台阶,钒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攀钢(集团)公司实施的“高效回收微细粒级钛精矿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使钛精矿生产规模翻了一番多,钛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实现了对磁选尾矿的全粒级有效回收,进一步降低了钛精矿生产成本。 6、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建设攀枝花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钛型高炉渣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化及制品开发工程技术中心、攀枝花学院钒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攀枝花钛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工程技术研发机构,为凝聚技术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攀枝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2、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不足,攀枝花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尚不足,技术研发能力亟待提高。 3、融资渠道狭窄,还未真正建立创业投资机制,同时社会风险资本严重短缺,致使高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高技术产品。 三、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切实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立足市情,优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支撑;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充分发挥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的骨干作用,高起点引进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取跨越式发展;发挥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的平台作用,重点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在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同时,注重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其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优势,为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供示范和样板,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先导和推动作用。 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智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跨越。 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人才和产业优势,加快高新技术向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渗透,促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发展目标 把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建设成为工业强市的主要载体,壮大以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3、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 加强以钒材料、钛材料、钢铁新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组织实施高效选矿技术、直接还原工艺技术、攀枝花钛铁矿生产海绵钛、氯化钛白、钛合金等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集中力量在清洁能源、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开发、引进、集成一批新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引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 大力开展芒果、石榴、枇杷、草食牲畜、蔬菜、烤烟、麻风树等优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开发、集成和推广示范,提高特色农业技术水平,为做强做大特色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四、加快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我们必须全面融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分工体系,不断提升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 1、加强领导,改善投资环境 充分发挥市科技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建立专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策划、项目建设及产业化项目的评审、认定等工作的领导,协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启动实施。各级政府部门应按职责分工,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提供优质服务。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为需要转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寻找合作伙伴,以及项目立项、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和优惠政策的落实提供配套服务。 2、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技进步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科技进步。 3、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项目所需人员,在待遇和各方面给予优惠。加强政策研究,鼓励有高新技术企业任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携带高新技术成果的外地科技人员等来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从事高新技术和成果转化工作。围绕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选择地建设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加强筹融资平台建设 强化政府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引导作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以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配套资金和我市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担保机构,建立和实行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制度和财政有限补偿担保代偿损失制度,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信用担保机构,为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以融资担保为主的信用担保。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筹资与再筹资功能,拓宽融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