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28)日,著名经济学家魏杰作客我市,就地区经济发展为我市有关方面人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市领导徐采洪、仝来龙、肖立军、彭建华、刘庆华、庞向东、王庆友出席学术报告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昌明主持报告会。
魏杰现任中国国有资产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已出版了《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20多部专著。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兼任全国十几个省和数十家企业的经济顾问,在国内外经济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昨日的学术报告会上,魏杰把我市的地方经济发展纳入到“十一五”中国经济走向的大盘子中来加以分析和论述,为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和一系列的思考。他从制约经济发展的三个约束和如何应对约束、加快发展两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说,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在“十一五”期间,“需求、成本、资源”这三大约束将充分显现。未来的发展将建立在这三大约束之上,而中国经济该怎么应对,重点应从三方入手。一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加速设备制造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正确处理好技术创新的方向选择、资金来源和企业如何建立技术创新机构等问题。三是加速改革,看清改革中存在的新问题,并在改革中解决问题。在改革中大的方向决不能动摇,必须坚持,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就攀枝花地方经济发展,魏杰认为,每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为每一个地区提供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这个地区所发展的刚好就是他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他说,为什么有的地方发展得快,有的地方发展得不快,关键就是在国家总体发展中,比较优势是否适合国家总体发展的要求。而攀枝花最终应考虑国家总体的发展和地区比较优势的选择。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干得最好,干得最好的是否符合国家“十一五”发展方向,只要这两个相结合,就能保证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笼统地讲,比如攀枝花有钢、有矿,在基础产业上可能有所作为,那就充分考虑这种作为,大力发展原材料产业;再比如机器制造业需要钢,而攀枝花产钢,那就要考虑本市能不能为适合这种制造产业提供材料,而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问题。
市级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负责人,攀钢(集团)公司、攀煤(集团)公司、十九冶等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和部分民营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在攀枝花会展中心大会堂聆听了报告。
昨日下午,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昌明的陪同下,魏杰还参观了攀钢文化广场、冷轧厂和二滩。他说,攀枝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