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杰夫•代尔(Geoff Dyer)上海报道 在执掌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Jinjiang International Hotels Management)仅两年后,贝希伦(Chris Bachran)就离开了这家中国最大的酒店集团。他的离职突显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障碍。 出生于夏威夷的贝希伦在亚洲酒店业拥有20年的丰富从业经验,他于2004年被聘为锦江国际总裁,成为中国国有企业中职位最高的外籍高管。 对锦江国际而言,对贝希伦的任命是其改革战略的亮点之一。锦江的战略包括快速扩张和境外上市等内容。 已在上海上市的锦江国际仍在计划在境外进行股票上市,它已聘请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协助安排今年晚些时候在香港上市事宜。但该公司已决定不再与贝希伦续约。 贝希伦的离开不仅引发了外界对锦江国际未来改革的疑虑,潜在投资者还将关注贝希伦聘请的其他外籍高管是否还会留在锦江国际。 与其它一些行业一样,中国酒店业正在蓬勃发展,而锦江国际刚好赶上了大好时机。当凯悦(Hyatt)和丽嘉(Ritz-Carlton)等国际连锁酒店都在集中精力开发高级酒店的时候,该公司一直在迅速拓展其锦江之星(Jinjiang Inn)经济型酒店。它希望在5年内将现有客房数量由4万间扩展为14万间。贝希伦表示,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 他告诉《金融时报》:“这个目标颇为野心勃勃,但鉴于经济型酒店市场的增长前景,扩张空间依然很大。” 过去两年来,锦江国际还引入了国际酒店集团常用的管理体系。它正推出新的企业标识,并且建立了中央预订网络与审计系统,还对网站进行了改版。公司净收入已从2003年的900万元人民币增至去年的7200万元人民币。 然而,贝希伦依然无权过问一些资产的现实,令人们对贝希伦被赋予的权限大小产生了疑问。锦江国际拥有大量有纪念意义的资产,其中包括位于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Peace Hotel)。这是一栋建于1929年的建筑,本应成为上海的象征之一,但如今却给人以破败的感觉。 4年前有报道称,锦江国际即将把和平饭店的管理权售予文华东方集团(Mandarin Oriental Group),但迄今双方仍未签订任何协议。行业顾问表示,相关谈判仍在进行中,但锦江国际和东方文华均拒绝对此置评。贝希伦称,他从未参与双方的会谈。 分析人士表示,在一些年代较为古老的酒店,裁员代价非常高昂,且新的管理团队从未获得管理这些资产的全部权限。 贝希伦将于月底离开该公司。他表示,迄今为止,他还不清楚自己的合同为何没有续签。锦江国际一位负责人表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公司具有不同的目标。”但他没有透露贝希伦的继任者是否还将是一位外籍人士。 贝希伦在抵达这里前,他对中国的国有企业几乎一无所知,但在马来西亚玲珑集团(Renong)的工作经历让他获得了一些经验,即“现实可能与企业经营者的愿望大相径庭”。玲珑集团是一家基础设施巨头企业,与马来西亚政府关系密切。 他还表示,在锦江国际管理层被授予的权限范围内,他们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他补充说:“这里非常强调稳定,有的时候,要想在变革方面达成共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香港IPO在即,锦江国际的首要任务是防范管理人员大量流失。但上海的分析人士对于这个问题感到颇为轻松。“多数外籍管理人士都是分开招聘的,”中信(CITIC)旗下分析师沈周翔表示,“不太可能出现管理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