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我市以资源立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主要优势。但从长远看,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都会面临两大问题: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好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如何减少占地、控制污染,尽可能处理好工业“三废”,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目前,攀枝花工业固废年发生量近5900万吨,液废3000万吨,废气937亿立方米。2005年,工业固废利用率为23%,低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由于利用率低,造成固废的大量堆积,大量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十大项目深化资源综合利用 攀枝花工业“三废”资源丰富,目前我市每年产生极贫铁矿560万吨,选铁尾矿670万吨,冶金炉渣300万吨,煤矸石495万吨,粉煤灰80万吨,这些工业固废中含有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钒等多种稀有元素,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同时,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以及有机废水、余热、余气(汽)综合利用为重点,不断提高“三废”利用比例。鼓励发展利用直接还原技术开展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开发,实现铁、钛、钒、铬等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鼓励开发利用冶金、化工尾气生产甲醇以及后续的甲醛、醋酸等化工产业;鼓励发展煤焦油分离及后续精细化工产品;冶金渣的铁、钒金属回收,高炉渣提钛技术开发;冶金渣、粉煤灰生产新型节能建材;煤矸石风选,利用煤矸石生产建材及化工产品等;尾矿及表外矿再选,生产铁精矿、钛精矿;从尾矿或冶金废料中回收金属镓、钪、钴等稀贵金属;硫酸法钛白的废酸循环利用,硫酸亚铁利用;余热回收等十大重点项目及建设工程。 突出特色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我市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攀钢、攀煤、华电发电公司、环业公司都从利用“三废”中尝到了甜头。2005年,全市利用工业“三废”生产的产品的总产值达11亿元。下一步,如何突出特色发展循环经济,攀枝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西区立足自身特点制定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重啤攀枝花有限责任公司 着力工会建设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记者 徐铭 晏洁)“作为改制企业的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要为员工谋利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让他们充分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近日,记者在重庆啤酒攀枝花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该公司工会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自2003年改制以来,该公司将工会建设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民主管理,通过定期召开职代会,对中层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工会每月定期将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及相关费用张贴在厂务公开栏内,以此完善厂务公开制度。为了全面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深入车间、班组收集意见和信息,配合行政部门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由行政部门拨出专门款项,在节日期间发放给员工,从去年起,公司每位员工在生日来临之际都能收到生日贺卡和100元生日贺礼。为进一步调动员工对企业发展献言献策的积极性,公司专门开展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合理化建议的范围、内容、申报、表彰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去年一年公司对生产设备与操作程序进行了28项小改小革,并对提出建议的员工给予了奖励。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西区在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煤矸石、发电厂产生粉煤灰等工业固废、气废。立足于此,西区在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焦炉煤气利用率上下功夫,培育发展了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延长“三废”利用产业链。重点发展煤及煤化工产业,建设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深加工、焦化产品深加工等循环经济项目,形成煤——电——冶,煤炭——炼焦——煤化工,煤炭——洗选——建材三大循环产业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突破技术瓶颈提高附加值 近年来,攀钢组织相关单位对应用难度大的“三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开展了钢渣粉返回烧结作熔剂实验、热电锅炉多烧高炉焦炉混合煤气实验、炼钢提钒、转炉污泥球团作提钒冷却剂实验、回收利用微细粒级钛精矿实验等,均取得了较好成果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尽管如此,由于技术等原因,我市共伴生的钒钛磁铁矿和所产生的工业“三废”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仍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从高炉渣中制取高附加值的四氯化钛,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等,这些项目都因技术问题,使资源仍处在低附加值利用状态。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是发展循环经济不可回避的话题。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科技攻关,实现科技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点击新名词 循环经济:概括地说,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