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新传记揭金庸:写作是因择业失败

2006-04-27 09:0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近日,上海远东出版社推出了传记作家张建智的《儒侠金庸传》,这是继冷夏的《文坛侠圣金庸传》和傅国涌的《金庸传》之后,第三部关于金庸的传记。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张建智表示,无论是总体定位、叙述方式,还是时间跨度,他写的这部传记都与之前的同类作品有所区别。

  为《鹿鼎记》南浔寻根

  张建智与金庸最近一次“亲密接触”是1999年全程陪同他们夫妇游湖州,他回忆说:“其实那次金庸是‘微服私访’,到南浔为《鹿鼎记》寻根。”

  金庸小说《鹿鼎记》开篇就写了南浔,而后,其笔触还涉及历史上著名的文字冤狱“庄氏史案”。“很多读者并不知道,在写下《鹿鼎记》中那些与南浔有关的文字时,金庸还从未到过那里。”张建智说,“所以那次游南浔,令金庸感慨万分。特别是参观嘉业堂藏书楼、刘家的小莲庄等大户遗迹,都勾起他查家‘名门家世’的感怀。”他还透露,金庸对“庄氏史案”的关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对查氏先祖的追念。

  1949年成金庸一生转折

  张建智说,香港作家冷夏为金庸作传时,称其为“侠圣”,这是他不敢苟同的;傅国涌把金庸从神坛上请了下来,他认为也并非贴切,“我的看法是,金庸一生重点还在一个‘儒’字,这缘于他的家学渊源,也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儒侠金庸传》与同类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张建智的这部传记不是从金庸出生写起,而是从1949年其进京求职开始。

  原来1949年,25岁的金庸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幸运地考上了上海《大公报》国际电讯翻译并被派驻香港,但他回到新中国,想到外交部谋职。张建智说:“当时金庸满怀信心,因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其表姐,而他本人也与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秘书的乔冠华私交很深。但后来金庸发现,由于他的出身,又非共产党员,外交官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最后黯然离京,重返香港《大公报》。”据此张建智认为,1949年是金庸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不是这一次择业失败,“金庸”这个名字恐怕永远不会出现,15部武侠小说更是无从说起了,“因此,我截取了金庸人生中的这个横断面,分上下两篇来构架这部传记,上篇是《1949年前的金庸》,下篇则是《1949年后的金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