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推进“和谐攀枝花”建设的目标要求

2006-06-12 08:54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推进“和谐攀枝花”建设,既是实现攀枝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把握和用好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进一步化解和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顺利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进“和谐攀枝花”建设的过程,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落实到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之中的过程,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因而,笔者认为:推进“和谐攀枝花”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整合全市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将攀枝花打造成经济文化繁荣、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人际关系和谐、全面发展的攀枝花。

  “和谐攀枝花”要求把治市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从总体上审视,“和谐攀枝花”应该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特征。结合攀枝花改革与建设的实践来思考,“风正、气顺、人和、业兴、天蓝、水清”则是其目标要求和重要表征。

  风正,是公平正义,风气良好的体现。所谓风,包括党风、政风和民风。正,即正派、正义、正气。风正,所体现的是公平、公道、公正地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是社会公平、正义张扬。表现在党风、政风和民风上,就是党风正、政风清、民风好。党风正,就是求真务实得到奉行,为民形象得到树立,社会发展得到推动;政风清,就是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勤政高效,对民负责;民风好,就是社会公德得以践行,职业道德得以实行,家庭美德得以风行。

  气顺,是民主法治,顺乎民意的体现。所谓气,是民心、民意、民情。顺,是理顺、顺应、顺畅。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举措和各项政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广大人民群众心情舒畅,上下左右关系和谐,精神状态昂扬向上,这就是气顺。民意通畅则民心顺应,民气顺则民声无怨。

  人和,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体现。“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国和人太平”。所谓人和,就是和衷共济、同心同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做到诚信友爱,整个社会安定有序。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这是人和的基本特征。只有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人们心情舒畅了,才容易安居乐业,才容易体现出宽容和谅解,才更容易实现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攀枝花”,“人和”是关键。

  业兴,是充满活力,事业兴旺的体现。所谓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兴就是兴旺、发展。“和谐攀枝花”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即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出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能干事的有舞台,想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奖励;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天蓝水清,是人居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天蓝即没有大气污染,空气清新;水清,即水质优良,水源无污染、人民群众能喝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由此必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和谐攀枝花”,肯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最适合人居住的攀枝花。

  风正气顺人和业兴天蓝水清,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和谐攀枝花”的美好蓝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