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水稻插秧时节,也着实使一些会插秧的农民多挣了几张票子。原来,秧苗有秧龄期,是项季节性很强的农活;而且,插秧也是门技术活,会插的农民才敢揽这一活干。因此,一些会插秧的农家妇女,把每天打工的工钿开到了50元,插秧的“钟点工”一时紧俏,还供不应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土地的大面积流转,不少有经济头脑、会经营的农民成了经营大户,租田近千亩、上百亩的不稀奇。就以金山区廊下镇为例,这个镇今年种植水稻近3万亩,其中近2万亩水稻由60个经营者规模种植,全镇有4000多农民都成了经营者们的钟点工和季节工,这些打工的农民无论农闲和农忙,每天在“领工员”的带领下,都会准时地到经营户那里去打工,由于农田工厂化,农业打工者就成了“月月有活干,日日有钱赚”的新型农民。 现在,随着农业技术含量的提高,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已经发展到以小时计报酬,每小时收入3.5元到4元。日收入在30元到40元之间。如廊下种植的250亩紫苏生产基地,要求打工者小心翼翼地把紫苏叶采摘下来,再12张一叠,整理包装后,必须在48小时内空运到日本。来这里打工的每天至少要300名农民工,每天收入都在30元到40元。当然,一般性的农田拔草等适宜农村妇女干的农活,日收入只在25元左右。 农村时兴“钟点工”,这是土地流转后农村出现的新气象。农民们不出远门,无需生产资本,仅凭体力做工,一年下来,一般人均也能有三四千元净收入。据农村有关人士预测,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流转的日趋完善,乡村雇工现象只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