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打造国际知名“钒钛之都”

2006-11-23 02:24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昨天,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的领导及院士、国内知名专家会聚攀枝花,共同回顾总结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现状,探讨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趋向,展望攀枝花钒钛资源开发利用美好前景,共商我市钒钛产业发展大计。这是钒钛领域的一次盛会,是我市钒钛产业实现做大做强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必将对我市钒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对研讨会的胜利闭幕表示热烈祝贺。

  抓好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提高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是攀枝花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要求。与会领导、院士、专家紧紧围绕含钛高炉渣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高钛型高炉渣提钛产业化技术研究、高钛型高炉渣非提钛产业化技术研究、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等主题,为我市打造国际知名“钒钛之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院士们对攀枝花钒钛产业的发展更是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毋庸置疑,强势推进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专家关注的热点,更是我市科技工作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努力的方向。

  尽管在学术上还有一些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但与会者形成了一个共识:抓好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提高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攀枝花大有所为。

  当前我市钒钛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已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和钒产品生产基地。然而我们的钒钛产业产值与坐拥富甲天下的钒钛资源的地位相比,与打造国际知名钒钛之都相比,还远远不够。院士专家们指出,我市在钒钛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源综合利用率还不高,高炉渣中的钛资源亟待开发;二是资源利用中个别企业还存在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状况,发展路子较为粗放;三是产业同构化严重,高端产品少;四是在资源深度开发上还有诸多技术瓶颈有待解决。我们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详加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引导措施,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后劲,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才能真正实现钒钛产业的做大做强。

  抓好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提高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各种有利的因素正在汇聚:国家已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列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四川省将钒钛新材料列入了《四川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纳入全省“十一五”首批重点专项加以支持;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在《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攀枝花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将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列入了重点规划项目,对高钛型高炉渣提钛和非提钛产业化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论坛”、院地合作、校市合作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四川省高钛型高炉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钒钛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中心正在建立,产学研联盟正在形成……

  院士和专家们提出的技术路线为我们强化高钛型高炉渣提钛利用和非提钛利用的研究拓宽了思路,为我们努力提高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提供了依据。我们要重点抓好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努力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钒钛的下游产品上做文章,延伸产业链条,联合国内产学研联盟,开展关键瓶颈技术攻关,积极开展产业引导,到“十一五”期末形成钒材料、钛材料的产业集群,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国内最强最大、在全球占重要地位的钛原料和钛白基地,成为全球最大最强的钒产品基地。

  增强持续发展后劲,打造国际知名“钒钛之都”,实现钒钛产业的新跨越,是时代的使命、百万攀枝花人民的重托。我们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无愧于“攀枝花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的称号。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强钒钛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钒钛产业竞争力,为把攀枝花打造成钒钛之都、实现攀枝花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0